众力资讯网

派兵中东后,特朗普赴以抢功劳,以总理话里有话,暗示战火要重燃

特朗普还是对诺贝尔和平奖念念不忘。200名美军抵达以色列,开始监督加沙停火,没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还在努力,亲自赶赴以

特朗普还是对诺贝尔和平奖念念不忘。

200名美军抵达以色列,开始监督加沙停火,没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还在努力,亲自赶赴以色列抢功劳,加沙真的要迎来和平了?我看未必,以色列总理话里有话,暗示战火要重燃,特朗普的愿望也要落空了。

10月10日中午12时,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在当地时间正式生效,但这只是第一阶段。尽管这次停火协议的基础是特朗普提出的“20点和平计划”,但为确保协议尽快达成,美国和以色列将其拆分为两个阶段执行,目前的停火只是第一阶段。

尽管这份提案的内容看起来极为全面:从立即停火、释放人质、以军撤出、国际稳定部队介入,到加沙重建和临时治理机制布置,都在其覆盖之列。然而,就在执行过程中,以哈双方迟迟没有就解除武装、国际部队部署、治理结构选型等条目达成真正妥协。

加沙停火不到48小时,特朗普就等不及收割“战果”。当地时间,10月12日,特朗普率领美国政府要员前往以色列,他对加沙停火协议表现出高度乐观,声称战争已经停止,还说他想去加沙。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婿已经去加沙打头阵,以色列总参谋长亲自陪同。

加沙民众正在返回自己的家园。

而特朗普之所以选择在此刻前往以色列,不只是“来祝贺停火”,他还背负着多个目标。首先,要确立“功绩标签”。在外界看来,美国在这一轮中东局势中的“斡旋角色”被强化。特朗普此行恰在停火协议落地之后,能够当面宣示他主导和平进程的形象,对他而言,这就是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其次,他此行明显是要对以色列施加影响,停火虽已生效,但核心条款尚未落实,关键点仍是如何推进第二阶段谈判。特朗普此刻抵达正是为了在关键节点插手。“监督部队如何部署?释放条款如何执行?谁主导未来治理?”这些问题都要有人表态、有人推进。特朗普此行如果能在会议中占据主导位置,他就能左右未来格局。

最后,他还可能借机调动区域合作。中东多国对加沙重建、巴以未来关系的重塑都有诉求。特朗普在中东访问,不只是为了以色列,也要与埃及、阿拉伯国家,甚至土耳其、卡塔尔等调解国接触。通过这样的外交访问,他有机会回应各方利益诉求,融入更广泛的

因此,他去以色列,一方面是在抢功劳为明年的诺贝尔奖努力,另一方面是在为下一阶段谈判争取主动权、符号资源与合作基础。

以色列总理面临贪腐指控,一旦加沙真正停火,很有可能会被赶下台。

然而,特朗普的专机还没落地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就不装了,他称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争尚未结束,以色列仍然面临重大安全挑战,他警告有敌对力量可能试图重整旗鼓、再次发动攻击。

他强调,以色列将继续承担安全责任,尤其在“缓冲区”“关键地带”的控制上不会放松,虽然以色列已实现某些作战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撤兵。他特别指出,以军将“保留重点区域”,继续对哈马斯军事设施加以压制,直到解除武装为止。

这种话里话外的警告,让外界不得不认真思考:这场冲突止于停火协议吗?或者更准确地问:在当前结构性矛盾未解的情况下,冲突是否有可能重燃?

答案是有可能。几个关键因素可能导致战局回到“火力对峙”:一是武器解除与控制机制的落实问题。如果哈马斯拒绝完全解除武装,那么以色列必将继续保持军事施压。哈马斯已多次表示,即使战争重启,他们也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其代表称,若被强加战争,他们将动用一切能力来反击,这意味着,哈马斯并不甘心在停火后就彻底放弃底牌。

以色列并不想完全撤军。

二是安全控制区域争夺,如果以色列坚持保留缓冲区或军事控制带,哈马斯及其支持者可能视之为继续占领的延伸。内塔尼亚胡也曾表示,将保有安全责任,意味着以色列不会完全撤出。而这种控制矛盾可能成为冲突再起的导火索。

三是局部挑衅与误判风险,停火期间任何一方若觉得被对方踩线,都可能迅速升级。无论是无人机越界、炮击误伤、情报失控,或是任何突发的军事行动,都可能触发反应。

四是外部势力干涉风险,中东格局复杂,多个势力在幕后拉扯。一旦某方感受到地缘战略利益受损,很可能借机施压、介入。尤其是如果区域国家或国际力量都觉得停火或未来治理机制不符合其利益,他们可能挑动暗线、卡点行事,从而重燃战火。

所以,虽然目前停火协议生效,哈马斯也开始释放认知,各方在表面上都在谨慎、缓和,但只要基本矛盾未化解,冲突重燃是有可能的。当下的关键在于,停火协议能不能过渡为可执行方案、能不能建立让各方信服的治理机制、能不能在军事、政治、安全层面形成稳定合约。若这些环节出问题,战火有可能再次爆发。

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一种可能:停火协议即使不能一蹴而就,也可能成为战争压力释放阀。它能暂时缓解人道危机、减轻对平民的冲击、为未来谈判留出空间。如果双方都希望在代价可控范围内找到落脚点,它也或许能维持一段脆弱的和平。

200美军监督加沙停火,完全就是掩耳盗铃。

不过,要做到这几点,外部力量的调解与约束机制就很重要。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调解国如何介入,国际监督部队如何部署,未来治理机构如何构建,这些都是决定停火稳定与否的关键棋子。

总的来看,停火协议只是第一步,未来充满变数。而特朗普此刻前往以色列,就是想在未来棋局中为自己赢得更多话语权与主导空间;以色列总理的话语则暗示:这场冲突底牌未亮,可能尚未画上句号。

就像黑格尔所说的,“历史给人类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而特朗普斡旋加沙,目标是为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加沙战火不会就此打住,说不定明年的诺贝尔奖还是花落别家。

好,关注小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