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被中国稀土卡脖子,美国打了几十年的科技牌,输在一把泥土上?
你能想象吗?全球最贵的战机F-35,技术堪比空中AI神器,居然要靠中国泥土才能飞起来。而这把“泥土牌”,中国一打,美国军工就破防了。
美国焦虑症:高科技打不过低附加值?
最新解密的《美军主力装备稀土依赖评估报告》彻底揭开了美国人的隐秘焦虑。生产一架F-35要用掉超过400公斤稀土,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建造所需稀土量达到2.6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所需稀土量更多,甚至能达到4.6吨!
现在的问题,关键不是这些装备“用掉多少稀土”,而是“到底由哪个国家来提供稀土”。目前全球稀土的产量里,有60%都是中国提供的,在稀土加工环节,中国更是掌控了超过90%的市场,就连永磁体的制造,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都高达93%。不夸张地说,只要中国一个政策,中国“拉闸”,F-35“断电”。你以为这只是“资源依赖”?错,这是战略性上瘾。
美国高科技的隐形软肋:中国卡得不止稀土
别觉得F - 35战斗机就只有一个要害。它采用的多电架构设计、配备的APG - 85相控阵雷达,还有红外感测系统,这些部件全都离不开镝、钐、镓、锗这类稀有金属。而这些稀有金属,基本上全都在中国列出的出口管制清单里面。
说白了:F-35哪怕硬件上天了,核心元件还在中国打包发货。美国人嘴上喊“科技脱钩”,身体却还在排队买中国的原材料。特朗普对华发布稀土管控禁令时的那副急眼样,不是“制裁中国”,而是“打脸自己”。
所谓“去中国化”,其实是“去幻想化”
美国当然不是坐以待毙。战争部注资MP Materials,贷款支持Noveon,跟Lynas搞合作,甚至亲自上阵投资分离设施。
听起来很猛,但数据啪啪打脸:MP Materials 预计2025年产1000吨磁体——不如中国2018年产量的1%;Lynas至今无法摆脱对中国提炼技术的依赖;USA Rare Earths连实验室样品都商业化不了,纯属科研自慰。 他们的问题,不是没钱、不是没战略,而是:技术不行,时间不够,政治太急。
中国真有“稀土王牌”?别太乐观
看到这,你可能想说:厉害了我的国!但,别急中国看似掌握“稀土核按钮”,实则自己也在为“技术天花板”发愁:有产能,无定价权;有资源,却无利润壁垒;有原料,难掌控终端生态。
更关键的是,这种垄断地位,靠的是环境代价与劳动力压榨换来的“优势幻觉”。一旦西方舍得“赔钱脱钩”,中国可能反而会面临“出口无门”的反噬。所以今天“卡脖子”,明天很可能变成“自己勒自己”。
卡住的不止是战机,是未来战略格局
美中之间的对抗,早就不止贸易战、科技战,而是一场“供应链生态主导权之争”。
稀土,只是前哨。它折射出的,是一个现实:未来的战争不一定靠导弹开打,可能靠一份出口管制清单定胜负。F-35之困,不是单个战机的问题,而是美式全球化体系在资源端的系统性脆弱。 而中国该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想不想做下一个“沙特”?靠出口战略资源“反向制衡”,还是要靠技术引领和产业链再构?
你觉得中国接下来是应该继续利用稀土这张“王牌”,还是应该走向国际,去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呢?另外,你更在意美国搞技术封锁、和中国脱钩这件事,还是更担心中国在出口方面过于依赖某些情况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