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CBS播了特朗普上《60分钟》的那期节目。
名字叫60分钟,特朗普唠了70分钟,提了41次中国,不到2分钟就cue一次,让中国的出镜率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高。
有意思的当然不是特朗普提了多少次,是他怎么提的。
一个词形容就是,百转千回。

比如前脚还在夸中国稀土储备牛,攒了二三十年不容易,美国需要向中国多学习,后脚立马说英伟达芯片绝对不能给。
再比如谈中美关系时候,突然来了句大实话,美国对中国也是威胁,又说跟中国合作比单纯「击败中国」更能让美国变强。
听着挺客观,甚至有点认怂的意思。但往下听,立马话锋一转,要拉着盟友一起搞去中国化。
这种左右横跳,其实我们这些年都很熟悉了,一边喊合作,一边卡脖子,特朗普老特色了。

那为什么特朗普的这套前后不一,在美国国内很有市场呢?
因为整个美国都在经历一种认知的变动,现在正处在「事实」和「幻想」的冲突期,所以感受到特朗普的一些表态的内在矛盾。
美国现在有些不得不承认的困境:
2025年10月,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7.2万亿美元。
关税加上去了,美国家庭一年多花1200美元,电子产品、家具价格涨了8%。
中西部那些种大豆玉米的农场主更惨,中国订单连续几个月接近零,地里的东西烂在仓库。
美国还要面对中国越来越强的攻势:
在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达成框架之前,我们一直在兵来将挡,比如大家常说的稀土。

10月9号,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公告,稀土出口管制升级。稀土这东西,从手机到新能源车,从F-35战机到精确制导导弹,全靠它。而且中国掌握全球90%的精炼稀土产量,美国想重建产业链至少15年。
所以特朗普和整个美国都知道,口号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次采访里,特朗普把中美关系比作两家超级公司争市场,承认中国是强大的竞争者、强硬的谈判者。
翻译过来就是:我承认你厉害,咱别打了,一起挣钱行不?
当然,如果有人真信特朗普想合作,那就太天真了。
这套说辞从头到尾都是为了美国国内政治服务。
夸中国实力,显得自己懂国际形势。骂中国威胁,煽动选民情绪。提合作倾向,安抚华尔街和跨国企业。
一套组合拳下来,摇摆州的蓝领工人觉得他硬气,金融大佬觉得他务实,共和党内部觉得他灵活。
所以41次提中国的背后,是一套传播算法。
我看外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切片,每次提中国,就是一个记忆点,矛盾立场能覆盖从华尔街到铁锈带的各路选民,反正这些人平时刷短视频也只会通过推荐算法看自己想看的。

不得不说,特朗普真的是天字第一号大自媒体。
这种对流量的精准拿捏,也不是第一次了。
记得特朗破当年竞选时,45分钟演讲提23次中国,辩论的时候最夸张德的一次,40秒里面喊了15次China。
所以面对这种操作,咱们的反应倒是淡定。
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只说了一句,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你在那儿蹦跶,我该干嘛干嘛。
咱们笑归笑,这事背后的逻辑得看明白,在美国政治剧场里,中国威胁论早就成了保留剧目,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演一遍。
制造共同敌人能转移国内矛盾,美国基础设施老化、社会撕裂、种族问题一堆烂摊子,解决起来费力不讨好,不如简单粗暴指向外部,反正批评中国迎合了部分选民情绪,说中国抢走工作最安全最政治正确。
美国政客都需要一个足够强大又足够模糊的对手,来承载他所有的政治算计。
中国恰好符合这个设定。
够强,所以夸起来显得自己有格局,够远,所以骂起来没有现实成本,够复杂,所以立场可以随时调整。
所以特朗普的中国牌,本质上是一张万能牌,这70分钟从头到尾也都不是在跟中国对话,而是在跟美国选民表演:

经济不好甩锅中国,就业问题怪中国,基础设施差也能扯到中国头上。
只要选民情绪到位,这张牌就能一直打下去。
至于剧情合不合理,逻辑通不通顺,谁在乎呢?反正美国选民吃这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