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碉堡王国”阿尔巴尼亚,反向操作至今一蹶不振。

每天认识一个国家——阿尔巴尼亚。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面积仅2.8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却因盛产美女声名远扬,它便

每天认识一个国家——阿尔巴尼亚。

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面积仅2.8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 万,却因盛产美女声名远扬,它便是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坐落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北马其顿接壤,南部毗邻希腊,西部濒临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隔奥特朗托海峡相望。

历史上,这里是多个民族的汇聚地,伊利里亚人与古罗马色雷斯人种在此融合,造就了阿尔巴尼亚女性大多身材高挑、颜值出众的特质,她们的美貌丝毫不逊色于以美女闻名的乌克兰姑娘。

而且,由于大量男性外出务工,阿尔巴尼亚国内呈现女多男少的状况。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众多漂亮的单身女性,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还热情开朗、自信豁达。这里既有黑头发的美女,也有金发碧眼的佳人,当地女性普遍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

然而,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发展状况欠佳,失业率居高不下。

因此,不少阿尔巴尼亚女孩渴望外嫁,还有一些女孩为了快速赚钱,选择前往荷兰等国家。至于为何是荷兰,这个问题呢,今儿就不唠了。改天写一期详细关于荷兰的内容吧。

说回阿尔巴尼亚,相较于多数欧洲国家,其经济表现平平,几乎处于垫底位置,仅比黑山和摩尔多瓦等国稍强一些。

实际上,二战后,阿尔巴尼亚曾先后长期接受苏联和我国的援助。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并不陌生。1960 年至 1978 年期间,我国为阿尔巴尼亚援建了 142个大型项目,无偿及低息援助总额近90 亿元人民币,这在如今几乎相当于几千亿的资金规模。

而且在军事方面,我国也极为慷慨,赠送了大量枪支、坦克以及战斗机。但这个国家不仅不感恩,甚至还与我国反目成仇,不仅将我国的援助视为理所当然,还对我国外交事务指手画脚,这还真是“站着把饭要了”。

读到这里,就会有疑问了。按正常逻辑,在如此大规模的援助下,阿尔巴尼亚的经济理应发展良好。可事实却恰恰相反,阿尔巴尼亚并未抓住这一发展的黄金时期,反而因长期过度依赖外援,未能建立起独立的经济体系,也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技术人才。

苏联和我国的援助相继中断后,阿尔巴尼亚的工厂和基础设施逐渐老化,设备严重损耗,无法进行高效生产。

当时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不仅与苏联等国的国际关系破裂,还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于是,阿尔巴尼亚在冷战时期成为罕见的双重孤立国家,既无法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又失去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市场支持。其出口产品因缺乏国际销售渠道,只能低价卖给少数友好国家,外汇收入微薄。

另外·霍查还推行全民防御政策,在全国修建了超过17 万座碉堡,“碉堡王国”的称号便由此而来,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家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严重衰退,直至如今,仍在努力摆脱经济困境,却成效甚微,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阿尔巴尼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满大街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奔驰车,这与该国贫困的经济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令人称奇的是,阿尔巴尼亚堪称奔驰车的“博物馆”,在这里,你能看到各个年代的奔驰车型,既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老车,也有最新款的车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感。

这不禁让人疑惑,在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为何奔驰车如此常见?其实原因多样,主要是阿尔巴尼亚曾是奔驰被盗车辆的主要销赃地,黑帮偷盗的奔驰车在当地黑市价格极低,很多二手奔驰车只需一千多美元,普通民众也能负担得起。

久而久之,奔驰车在这里泛滥成灾,成为阿尔巴尼亚街头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

对于热爱旅行的朋友而言,阿尔巴尼亚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这里的自然环境几乎未受破坏,山川大海大多保持着原生状态。

而且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用于防御的众多碉堡,如今很多已被改造成旅馆或博物馆以吸引游客,这也成为当地一大特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地,点头表示否定,摇头才表示肯定,这常常让初来乍到的人因这种“反向操作”闹出不少笑话。

或许,只有当你真正踏上这个“点头拒绝、摇头同意”的奇妙国度,才能读懂巴尔干半岛最真实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