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连个接班人都没选出来,大清公司一下炸了锅。最有可能竞争CEO职位的就俩人: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和亲弟弟多尔衮。这叔侄俩,一个是战功满满的公司元老,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核心决策层成员,互相看谁都不顺眼。于是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支持“大公子接班”的一方和主张“能者居之”的一方水火不容,非得掐出个结果来。
就当公司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时,一些元老出来解决这个燃眉之急。他们提出一个妥协方案,让年仅6岁的福临当董事长,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担任联合总裁。这下可好,多尔衮虽然稳住了权力,但心里对豪格那口怨气始终咽不下。而豪格也不是个吃亏的主,他指责多尔衮搅局,害自己毁了本该属于他的C位。不用说,这两个人彻底结下梁子。

多尔衮掌控了整个大清国,他随便找理由逼豪格交出手中的武力资源,把最强的一支正蓝旗揽到自己的账下。再后来,他借着剿灭大西王张献忠的机会,将豪格派去四川打硬仗。虽说豪格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激烈的战场上,射杀了张献忠,为大清摸了一大头彩分了最大的红利。但当他凯旋而归,却迎来了以次充好的宋门模式。当年的肃亲王豪格因屈辱被多尔衮设圈套打压,到头来一命呜呼,年才过39。
多尔衮不仅整死了豪格,还将他的妻室分给自己和兄弟做福晋,进一步确立“我乃天命”式无敌地位。小皇帝福临也被洗脑到称他为“皇父摄政王”。整个朝堂对他敬畏得五体投地,根本无人敢再吭声。然而想要目光长远,就不能完全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你以为步步为营已把全公司捏进掌心时,恰恰是埋下了自身堕台的隐患。
多年深宫隐忍的孝庄太后,可不像她表现得那样什么都由他摆布。人在暗处看的明,她知道多尔衮行事嚣张,早晚会自作孽,从炫耀到滥权,他越嚣张越是给对手机会。而孝庄也在积累力量,为顺治准备青云直上的路。
1650年冬,天降意外,多尔衮摔马受伤死在了塞外,权倾天下的大清家长骤然消失,后台老板可算熄灯了。一瞬间,以往压抑的北京城凉风乍起。13岁的小顺治惶恐地看向母亲,当场感受到了孝庄隐藏许久的另一面。
孝庄立刻出手,为豪格平反、追封名誉,一步步揭多尔衮错失民心的盖头,补救大清宗室内部的裂缝,并重塑朝廷秩序。不到两个月,顺治完成了独断的一项重要操作,宣布多尔衮14宗罪,从摘帽到扒陵,短期内让昔日权臣颜面扫地。
顺治趁势拔除其余党羽,亲政宣告江山大佬时代结束,开始按自己的理念治理朝局。至此终于站稳脚跟,而孝庄回到深宫,继续当着幕后军师,冷静地维系大清社稷。
多尔衮,权力是优质通行证却非长久护身符,他的一生,从入关大将走到孤家寡人,只差一步没稳得住胜局。孝庄,不争眼下夺人心,隐忍常留后招。你说,这是不是权术里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