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郑国渠和疲秦计,本是一场阴谋却助秦统一六国

(1)头脑简单的实在人,对于人际之间的勾心斗角,各种阴谋论,无法想象;直到自己踩雷时,才愤愤不平意难平;但这没什么用;如

(1)

头脑简单的实在人,对于人际之间的勾心斗角,各种阴谋论,无法想象;

直到自己踩雷时,才愤愤不平意难平;

但这没什么用;

如果自己不理解,又做不来,就是自己的人生缺失了一门功课;

需要尽快的弥补,否则自己会永远成为阴谋诡计的牺牲品。

(2)

来看古人是如何使用阴谋的;

先秦时,秦国逐渐强大,一发不可收拾;

强大之后必然要吞并弱小;

韩国就是秦国下手的第一个目标;

因为韩国地盘最小,国力最弱,位置又紧邻秦国东面;

果然,秦国基本没派什么名将出兵,韩国就已经到了要灭国的边缘;

韩国君惊恐不已,紧急与王公大臣们商议怎么办;

议来议去,最后憋出来了一个大招:疲秦计;

什么意思呢?

就是派出韩国的一名水工到秦国去游说,要给秦造一段壮观的引水灌溉渠,帮助秦国灌溉关中土地,恢复荒地为良田,耕种粮食;

但真实的意图是用这项庞大且耗费人力物力的工程拖累秦国,让秦国没有精力再来对付韩国,以此保全自己;

所以叫做疲秦计。

这名派往秦国的水工就是郑国,是韩国的一名精通水利灌溉的专家;

现在要背负艰巨使命打入敌人内部,秘密实施攻讦计划。

郑国到了秦国,当时嬴政刚刚继位,没有亲政,当政的是丞相吕不韦;

经过各自解释,说明,利益展示;

吕不韦竟然答应了建造这样一条渠,郑国是全权项目负责人。

接下来,为了造这条渠,秦国投入了巨大财力,民夫徭役,就再也没力气进行军事攻伐了;

韩国暂时苟安一隅。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突然有一天,消息传到秦国,说郑国是奸细,建造大渠是疲秦计;

嬴政大怒,马上将郑国抓入大牢。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疲秦计就真的成为疲秦计;

然而,嬴政随后又了解了情况后,发现虽然建造大渠劳民伤财,但是造好之后却的确会带来好处;

于是,嬴政将郑国释放,仍然让其主导建造大渠;

一直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候,大渠建成,以郑国渠命名;

秦国因此得以将干旱的土地改变成良田,为秦国的开疆拓土提供了充足粮草;

最终完成统一六国的重任。

(3)

所有的阴谋明面上都是利他的,有利于对方;

对方贪财,贪色,贪图享乐;

过度的贪婪就成为了对方的弱点;

然后,提供资源,满足对方,让对方舒服;

顺应对方的人性;

此时,对方往往被人性中的欲望所累,欲罢不能,难以拒绝;

就会不自觉的露出了破绽;

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用金钱收买,用利益诱惑,用美色迷惑,用信任蒙蔽;

可以直接收买,也可以间接收买对方身边最重要的人;

可以讨好,示弱,乞求,感动;

用暂时的不堪伪装自己,让对方转心动念;

自己才有下手的机会。

阴谋诡计得逞的机会,一定是让对方在不经意间露出破绽;

自己再毫不迟疑的抓住这个破绽,大做文章;

才能反败为胜,碾压对方,逆转局势,彻底翻盘。

但是这当中有个很重要的变量,就是中间人的可靠度;

处于中间状态的这个左右逢源的人,是否能始终如一的贯彻最初的计划?

郑国以奸细打入秦国内部,中途却抛弃了奸细身份,全心全意的为秦国造渠;

疲秦计阴谋就变成了一场利国利民的阳谋。

阴谋和阳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只要中间某个环节发生逆转,都会让阴谋变成阳谋;

阴谋破产,阳谋落地;

阴谋就变成了最大笑话。

(4)

普通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

要在复杂的人际之间畅通无阻,自己要有谋略;

不是去害人,而是用来自保;

利用对方天生的弱点,让对方露出破绽,找到自己的翻盘机会;

让思维开动起来,变得灵动;

无论是面对不堪的上级,还是无耻的同事;

都无往而不利。

而如果你是秦王嬴政,面临别人背后的阴谋算计;

就要更加缜密的利用,破坏原来的阴谋,让计策转化,失效,变成对自己有利;

把阴谋变成一场阳谋。

这两项技巧合而为一,才能在人生路上不断升级打怪;

遇到坏人,主动出击,得以自保;

遭遇背刺,也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职场真性情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