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皇帝不爱年轻少女,夜夜与大他17岁乳母同房,这是为何?

历史上有些事说来也怪,明朝有一位皇帝,即便是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却不爱年轻的少女,夜夜与大他17岁的乳母同房,这是为何?故

历史上有些事说来也怪,明朝有一位皇帝,即便是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却不爱年轻的少女,夜夜与大他17岁的乳母同房,这是为何?

故事要从那个孩子的童年讲起。

他是明宪宗朱见深,但他的童年与“幸福”二字毫不沾边。

两岁时,父亲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皇位易主;

五岁时,他被废去太子之位,从云端跌落,成了深宫之中一个无人问津、甚至人人避之不及的“废太子”。

在那座金碧辉煌却冰冷彻骨的紫禁城里,他体会到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无尽的恐惧与孤独。

身边的太监宫女眼见失势,待他日渐冷淡,衣食时有时无,安危无人担保。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那不是宫殿,而是一座华丽的牢笼;

他所面临的,是一场不知明日是否还能醒来的生存考验。

就在他人生最晦暗、最无助的时刻,一个女子被派到了他身边。

她叫万贞儿,那年二十一岁,任务是照料他的起居,确保他“活着”。

然而,她给予他的,却远远超出了“活着”的范畴。

当他因噩梦惊醒,是她守在床边,用温柔的怀抱驱散长夜的恐惧;

当他被下人怠慢欺负,是她挺身而出,以单薄的肩膀为他抵挡世态的炎凉。

她不仅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更在他全然破碎的世界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坚固而温暖的坐标。

她是保护者,是温暖源,是他漆黑世界里唯一的光。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幼年在极端困境中形成的依赖,往往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情感烙印。

对朱见深而言,万贞儿就是那道烙印本身。

她等于安全,等于温暖,等于人间仅存的、真实的爱。

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朱见深的父亲重登皇位,他也恢复了太子身份,并在十六岁时即位,成为了大明皇帝。

所有人都以为,新皇登基,三宫六院,年少风流,自然会渐渐疏远那位年长色衰的“老阿姨”。

然而,所有人都错了。

他非但没有疏远她,反而要将她立为皇后。

这一决定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群臣反对,太后阻拦,但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固执。

最终,朱见深力排众议,立她为贵妃,而她在实际意义上,成为了后宫真正的主人。

为何会如此?

因为对于朱见深而言,这份感情早已超越了男女之爱,升华为一种深刻的心理共生。

皇帝的宝座并不意味着安全感的获得,恰恰相反,他终日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周围充斥着阿谀奉承与阴谋算计。

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嫔,爱的是皇帝的权势;

那些毕恭毕敬的臣子,敬的是皇权的威严。

只有万贞儿,她见证过他最狼狈、最不堪的过去,却从未离去。

在她面前,他无需扮演英明神武的帝王,可以卸下所有心防与伪装,做回那个简单、甚至有些脆弱的“朱见深”。

万贞儿是他的情感锚点,是他纷扰世界中唯一不变的确定。

那十七岁的年龄差,在世人眼中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朱见深心里,却是沉淀下的稳重、包容与绝对可信赖的证明。

这份深入骨髓的联结,最终以最极致的方式证明了其存在。

成化二十三年,万贞儿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得知消息的明宪宗朱见深,良久沉默,最终吐出了一句悲凉的话:

“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这不是诗人的夸张,而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追随。

几个月后,这位时年四十一岁的皇帝果真郁郁而终,随她而去。

他用生命的终点为这段感情写下了最终的注脚。

也难怪皇帝不爱年轻少女,夜夜与大他17岁的乳母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