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迷都应该知道,《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是被合称为“射雕三部曲”。
但你要说金庸只有这三部作品是互相关联的,那就错了,至少这种说法在新修版原著小说中是不成立的,金庸在新修版中做出最大的改动,就是针对各部作品之间关联的改动。
可以说新修版的每一本小说都是处于同一个武侠世界观里的,尤其是《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的关联最为紧密,甚至它们只差一部过渡作品,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五部曲。
也就是说,差了一本《天龙后传》。
(天龙三兄弟剧照)
金庸为何没再多写一部作品,把《天龙八部》结束到《射雕英雄传》开篇之间的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呢?
一、空白的几十年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时代,而《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宁宗时代,期间有数十年的空白时期没被写出来。
不过他们之间又不是毫无关联的。
比如金庸在新修版《天龙八部》最后一回中提到段誉家族的传承:“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
你看,金庸连段誉和他儿子登基时的年号都写了出来,你说这是他编的吗?
(萧峰剧照)
不,这都是有历史原型的,而历史上段正兴的父亲其实叫段和誉,也就是说,段誉是以段和誉为历史原型塑造的,而那段正兴的儿子就更有名了,你们都认识,那人正是后来在“双雕”中被称为“南帝”的段智兴。
还有你可能不知道,尽管《射雕英雄传》成书在前,但金庸在新修版中,却是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到了虚竹、萧峰这些角色的名字。
比如黄蓉说的这段:“想当年丐帮乔峰乔帮主在聚贤庄独战群雄,又以降龙二十八掌在少林寺前打得众魔头望风远遁,雁门关前逼迫契丹皇帝折箭为盟,不敢南侵,真是何等英雄。”
所以毋庸置疑,金庸的故事确实都处于同一个世界观里。
这样一来,他刻意跳过“后天龙时代”的故事,就愈发显得奇怪了,这是多么好的素材?旁人求都求不来,他为何要置之不用?
或许这事儿与他的写作习惯有关。
二、金庸的水浒情结
金庸是有极深的《水浒传》情结的,比如《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中就提到过一句:“《水浒》众英雄向朝廷投降了,投降的结果十分悲惨。我学《水浒》写《书剑恩仇录》,书中领袖陈家洛与清朝皇帝妥协,受到欺骗,结果十分悲惨,实际上主题是反对向封建官府投降、妥协,含有必须反抗到底的意义。”
而他可不仅仅只是借鉴《水浒传》去写了《书剑恩仇录》,在“射雕三部曲”中,就有不少与《水浒传》相关的元素。
(水浒传剧照)
比如原著第一回开篇,曲三就对郭啸天说过这么一句:“你二人的底细,我若非早就查得清清楚楚,今晚岂能容你二位活着离开?郭兄,你是梁山泊好汉地佑星赛仁贵郭盛的后代,使的是家传戟法,只不过变长为短,化单为双。”
这里提到的郭盛自然就是那“赛仁贵”郭盛,《水浒传》原著中可没提到郭盛有生儿育女,甚至连他有没有老婆都不清楚,等于说金庸是将他的人设进行了武侠化的润色,帮他编了个英雄后人。
还有黄蓉与简长老交手时,就提到那长老使用了鲁智深所创的“疯魔杖法”。
也不知鲁智深是如何与丐帮扯上关系,总之,他的杖法是传承了下来。
所以这些细节都证明了一件事,《水浒传》中的那些梁山好汉以及书中的各种高手们都是客观存在于金庸武侠世界观里的。
也正因为如此,金庸才没法写这段故事。
三、天下第一高手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说不得之口提到了北宋徽宗时代的明教往事。
(武松剧照)
说是:“‘我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我教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历朝贪官污吏欺压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腊方教主以来,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张无忌也听到过方腊的名头,知他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四大寇’之一,和宋江、王庆、田虎等人齐名,便道:‘原来方腊是贵教的教主?’”
你看,方腊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居然是明教教主,那他多少也会几层乾坤大挪移,即便他的武功没达到绝顶之境,那也算是一流高手了。
而后来的他败在谁手中?
有人可能要说是“武松单臂擒方腊”,但严格来说,其实是败给了宋江。
结合宋江在《水浒传》中的人设来看,说他是书中最强者,也无妨。
因为旁人是如有神助,他是真有神助。
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就提到了他得到九天玄女传授《天书》的桥段。
(宋江剧照)
后来征田虎时,乔道清施展法术差点灭了整个梁山,也是宋江迎来后土之神破了那妖人的妖法,可以说宋江就是无敌的存在。
至于后来他为何会被皇帝毒死,也不难解释,因为九天玄女跟他约定过,日后要在天上相会,死,不过是他按照既定的剧本走个流程罢了,他求的就是留下忠义之名。
说到这里,明眼人应该清楚这段故事为什么不能写了,毕竟金庸写的是武侠小说,而《水浒传》多少是带有一些魔幻色彩的,金庸可以引用其中的元素,却不方便把那些故事全部说透,他选择跳过这段故事,也是十分聪明的做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