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威观广西:桂平远去的“车排”记忆,期待三江六岸的通衢之桥

广西桂平,桂平拥有三江六岸,自古水运发达,可以说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不过要说它真正的发展,是在公元1057年,那一年,

广西桂平,桂平拥有三江六岸,自古水运发达,可以说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不过要说它真正的发展,是在公元1057年,那一年,桂平从西山大窝坪搬下山,修建城池,正式入驻两江夹角之地,开始了近一千年的风云沧桑变化!

一开始修建城池,是在三角咀的唐朝城池遗址靠里一点,后来开始西扩。到了明清时期,终于变成“东西七里三,南北三里七”大小的地方,并且开城门六处。那时候,除了和西门和东门,剩下的城门外都有渡口通连。

大南门是正式的城门,从城门出来,到仁寿桥然后落郁江边码头坐船过江或者顺流出浔江东下龚州、藤州、梧州等。可以说,这是一条官道。

小南门出城,过西街,然后到下股街的江边码头,这是人们趁桂平圩、或者到石咀趁圩等地的主要路线;

北门主要是过黔江码头到对岸的南木、金田等地;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码头边上有一个北江港务所码头,那时候坐轮船落广东的人多的是!比南江港务所热闹多了!

而一中后面的渡口主要是取水和过江的主要渡口。

而清风楼码头,其实最开始是城里人们取水之地!

这几个码头里,最为热闹的要数小南门外的西街码头,和北门的码头。

【南江车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慢慢地,汽车的出现,原来的渡口已经满足不了两岸交通往来需要。于是“车排”出现了。一条是在南江的中药仓门口的原先城墙开辟一条斜坡直通江边;一条则是在浔高路口修路,一个大斜坡直接到江边。

这个“车排”其实就是“渡口”,通过摆渡船,把人、车、物资等运输于南北江。它们也成为了桂平通连外界的主要通道。

那时候的南北江“车排”可是热闹繁庶之地。因为每次摆渡船运力有限,于是,经常可以看到斜坡上一长溜的车辆在排队。于是,道两旁摆摊的也多了起来,小吃摊,水果摊,粥摊、卖农具的摊,日用百货摊等沿着路两长溜,摆满了整个“车排”。满足了等候摆渡人们的消磨时间需要。

威记最喜欢逛这两个地方了,因为人多热闹,有吃有玩。这可是快乐的童年记忆。

后来,随着郁江的船闸和水利枢纽的建设投入运营,南江大桥也修建起来。黔江的北江大桥(彩虹桥)也通车了。于是,“车排”无可避免地衰落了,如今只是成为水上疍家的停靠之地。

虽然如此,但是,两岸江边的几个码头,还依旧顽强地存在着,摆渡着两岸靠近江边村庄的人们。就是因为这两座跨江大桥距离村庄有些远,还不如坐船过江来得快!甚至江口,石咀等地都有渡船在圩日时候往来桂平。

有人说,这都是桂平的风韵,但往深究,却是桂平的桥太少了!多少人期待三江六岸的通衢之桥。因为,如今的桂平,也是一座因水而困的城市!

简单点来说,三江六岸太需要桥的通连了!这对于桂平未来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桂平的水运记忆虽已褪色,但三江六岸的脉搏仍在跳动。这座城市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新旧交织的褶皱里。建桥跨越的是大江,更要跨越的是时空的错位。不知道不久的将来,桂平会给出什么样的独特答案。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