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20多房姨太太随手能送人,大太太出轨瘸子他为何不敢追究.......
张宗昌在军阀之中是名声最差的一个,被人们叫“狗腿将军”、“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和当时很多军阀一样出身寒微,为了生计外出闯荡。他曾经在码头扛包,在赌场帮闲,做过矿工淘过金,当过镖手,做过土匪。在这样的江湖滚爬之中,他练就出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善于巴结奉承,见风使舵。
一位资深报人评价张宗昌:“张宗昌一生行事,就是混蛋二字。”
张宗昌手下的军队,被人戏称“比土匪还土匪”。
张宗昌治军毫无章法,对于老百姓来说,遇到他们是倒了大霉。
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滥发纸币、军用券和金库券,人们都说张宗昌在山东的三年就是“祸鲁的三年”。
但张宗昌的狐朋狗友们却不这么想,她们觉得张宗昌简直是财神爷。
说他好客,够朋友,拿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请客吃饭,借钱都是大手一挥。
甚至是看上了张宗昌的小老婆拐走了,张宗昌都不会去追杀,下次见面这件事就会忘记了。
在上流社会或者外国人的面前,张宗昌就拼命地展示着他“好客”的“优点”。
张宗昌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年在山东,他统治的触角,也曾经一度触碰到了江苏和上海。张宗昌是山东人,一般军阀无论多么凶残,不会祸害自己的家乡,张宗昌偏要打破这戒条。
成群结队的马贼匪徒,绿林好汉,都来投奔他,山东的老百姓不仅被张宗昌和他的手下荼毒,还会被这些来来往往的土匪残害。
1927年秋冬,山东大饥荒,成千上万的饥民饿死,连外国来传教的传教士都看不下去了。传教士将照片带回了美国,美国人要求《纽约时报》募捐,救助灾民。
《纽约时报》于是派了他们在中国的记者哈雷特前往山东看一看,查看一下事实真相。而当记者来到山东之后,张宗昌立刻对他展示了自己的“热情”和“大方”。
美国记者在督军府宴席上看到从没见过的山珍海味,还有昂贵的法国香槟和白兰地。后来记者写下:这场宴席丰盛到了罪恶的地步。
张宗昌为了招待这个美国人,安排下了西餐,而当时济南是没有好的西餐厨师的,于是就专门到北京六国饭店请了一个厨子来。宴请的时候所用的餐具都是比利时进口的,每件都是切割玻璃工艺。
张宗昌告诉美国记者,仅仅是这套餐具,他就花了55000美元。
宴席的高潮,就是张宗昌向记者炫耀了自己的“国际纵队”,他笑呵呵招出了40多个女人,这里有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和朝鲜人,这些女人就是来陪酒的。
张宗昌还对记者说,如果记者对这些女人中的任何一个感兴趣,都可以带一个回去享受。
没想到这位美国记者和张宗昌想的完全不一样,张宗昌以为自己已经顶级接待了人家,但美国记者回去之后,非常详细地描写了奄奄一息的灾民,又将张宗昌昂贵的餐具和陪酒的姨太太团都曝光出来。
这篇报道让美国人彻底放弃了对张宗昌的资助,也让人们知道了张宗昌的贪婪好色到多么张狂的地步。
张宗昌的妻妾,多的时候有几十人,有的出自青楼,也有的是强抢来的民女,他纳妾几乎是随时随地的。
张宗昌如此无耻,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对张作霖还算是忠心耿耿,也不愿去做日本人控制的汉奸。张作霖死了之后,张宗昌也走向了衰败。
1930年逃亡日本,在1931年回国。
张学良将张宗昌安排在北平,每个月给他八万元生活费,但这对张宗昌来说根本不够他的花销。
1932年,不甘心张宗昌又回到了山东,对他的把兄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说:“山东遍地都有我的老部下,只要我招呼一声,立刻就能聚沙成塔,见谁灭谁。”
韩复榘听了这句话怎可能还坐得住,他生怕张宗昌在自己的地盘上卷土重来,威胁自己在山东的统治。
更要命的是,张宗昌见一旁韩复榘的太太站起来离开,立马坐在太太原来的位置上面,一脸痞笑着说:“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顶你太太的窝子。”
这句话彻底惹怒了韩复榘,他决定把张宗昌给杀了。
1932年9月,韩复榘请张宗昌的仇人郑继成将他刺杀在济南车站。
张宗昌的秘书出50元雇人给张宗昌收尸,没人愿意收。全城的棺木铺子听说是张宗昌要棺木,都不肯卖。
张罗着给张宗昌买棺木的手下东奔西走,费尽口舌,才买到一口棺材。
然而张宗昌在山东三年坏事做尽,已经是过街老鼠,很多民众聚集在一起,叫嚣着要烧了张宗昌的棺材泄愤。
最后还是张学良和万福麟等人出面,将张宗昌的棺木偷偷运到了北平安葬。
张宗昌死了,他的那些姨太太们去了哪里呢?
张宗昌的原配是家里包办的婚姻,姓贾,和张宗昌没有什么感情,她也没有留下儿女。
1916年,张宗昌遇刺,他倒是没有事,贾氏却杀死了,她也是一个可怜女人,在张宗昌的妻妾之中根本没有什么地位。
张宗昌实际上的大太太是袁书娥,张宗昌22岁来到东北,后来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也就是这段时期,他认识了袁书娥,袁书娥个头高,有一米七,肤白貌美,好色的张宗昌对她那是一个一见钟情。
袁书娥对年轻的张宗昌也很满意,在张宗昌的追求之下和他结婚。张宗昌在外女人不少,但他和袁书娥的关系一直不错。
张宗昌每次出门回家,袁书娥都要在门口等他,见了面无论身边有谁都要和张宗昌抱在一起。张家人对他们这种互道思念的方式已经见怪不怪了,说这是“见面抱三抱”。
袁书娥一直跟在张宗昌身边,也比较能生,有三儿三女,其中有一个儿子夭折,还有一个女儿服毒自尽。也就是说,袁书娥身边有两儿两女。
袁书娥靠着张宗昌改变了命运,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无论张宗昌在外面怎么沾花惹草,袁书娥对他都是死心塌地的,其他的姨太太在张宗昌心中的地位也始终比不过袁书娥。
张宗昌死了之后,袁书娥带着四个孩子去了沈阳,在那边开了一家典当行。
可见袁书娥这位大太太平时借着张宗昌的名头也没有少捞油水。
没有了张宗昌,袁书娥虽然不愁吃穿,但也不可能回到从前大富大贵的生活之中去了。她经常一个人在小楼上面哭泣:“宗昌啊,你咋死的那么惨啊,你回来看看我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1944年,袁书娥郁郁而终。
张宗昌的二姨太是袁书娥的妹妹袁中娥,也正是因为被妹妹撬了墙角,姐妹关系彻底破裂。
当年张宗昌和袁书娥刚刚结婚的时候可不敢随便沾花惹草,袁书娥看得很紧,不允许他和其他女人走得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