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艺谋团队耗资30万的五个毛体字《最忆韶山冲》到底是谁题写的?朱来 陈曦
你可知道《最忆韶山冲》是谁的毛体作品?有好几个书法家都自称是他写的……

韶山红五星剧场外,猎猎风旗翻卷如涛,张艺谋导演的《最忆韶山冲》五个毛体大字劈开喧嚣的人潮,在灯牌、旗帜、公交车广告与门票上奔涌着墨的洪流。这五个字早已超越标识的功能,化作一部红色演出的精神图腾,以高达三十万元的润笔费,更成为毛体书法在当代的一次现象级绽放——而背后运笔之人,正是以二十年光阴淬炼毛体之魂的李文涛。她深知,毛体书法既是最好的励志书法,又是最纯正的中国“国书”。
一、万里行者的笔墨长征
李文涛之名,与毛体书法血脉相连。她以中国韶山网创始人与全国毛体书法家评选活动组委会主任的身份,于2007年发起“毛体书法万里行”。这场始于毛泽东主席故乡韶山的文化长征,六年内踏遍全国35座城市,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前夕,更将收官前站落在以“毛泽东思想育人”闻名的河南南街村。当百名书法家联袂创作119米毛体长卷,当《东方红》旋律中颁奖证书辉映红光,李文涛推动的不仅是一场书法评选,更是一次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精神朝圣。

她的脚步未止于毛体书法作品收藏与活动策划。2023年盛夏,李文涛现身北京长城美术馆的“弘扬毛泽东书法艺术座谈会”,与全国毛体书法领军人物共商传承大计。面对“毛体书法热”的浪潮,她清醒疾呼:唯有破地域藩篱、凝聚全国合力,方能让毛体艺术真正涌现新经典、锻造新高峰。从基层巡展到高层论道,李文涛始终立于毛体书法推进的潮头。20年来,她带领全国毛体书法团队从韶山启程,三进人民大会堂,走进上海世博会,走进中泰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更是走进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和村庄。如今,聚集在中国韶山网上的毛体书法人已经上万,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
二、千钧笔锋的文化定价

当张艺谋将《最忆韶山冲》的题字重任交付李文涛,这绝非偶然。作为毛体书法界领军人物,李文涛不仅精研笔墨技法,更深耕毛体活动组织与毛体书法教育。在醴陵市状元洲的公益课堂上,笔墨从她手中流向孩童指尖,文化根脉悄然续接。这份专业造诣与传播热忱,正是“最忆韶山冲”五个字得以诞生的根基。
“缅怀人民领袖,弘扬毛体书法。”是20年前她们立志从事毛体书法的初心,而30万润笔费的价值密码,更藏在毛体书法的文化基因中。毛泽东书法以其汪洋恣肆的气魄与草书风雷的笔意,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视觉图腾。其价值早已超越艺术本身,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当李文涛以毛体书写“最忆韶山冲”,她交付的不只是墨迹,更是韶山精神的浓缩——这五字已被烧制成瓷、印上屏幕、矗立街巷,成为“穿越千年万年”的红色文化符号。润笔之价,实为对这份历史重量的丈量。
三、金字招牌的时代熔铸
李文涛的笔锋如刻刀,将毛体书法锲入当代中国的文化肌理。她为《最忆韶山冲》题写的五字,如今化作醴陵釉下彩瓷的永恒纹路。999件瓷盘承载的不仅是墨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合鸣:张艺谋的舞台美学、央视的传播之力、韶山的圣地之光、醴陵的窑火秘技、泰国的文化交流,最终由李文涛的毛体点睛。当这些瓷盘散入千家,毛体书法便从艺术殿堂步入日常文明的血脉。

2025年7月,当央视荧屏再次映出“最忆韶山冲”的毛体题字,那墨色如熔金流淌。李文涛的二十年坚持,终将毛体书法锻造成一块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未来的人们或将在博物馆的釉彩瓷盘前驻足,透过这五个字,触摸一个时代如何以笔为旗——千钧墨落处,既是韶山的赤子回响,更是中国气派在文明长河中的铿锵定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