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康熙为何对太子胤礽两立‌两废,难道太子胤礽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爱新觉罗·胤礽出生于公元1674年6月6日,是清圣祖康熙第二个儿子,其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胤礽刚满一周岁时就被立为皇太

爱新觉罗·胤礽出生于公元1674年6月6日,是清圣祖康熙第二个儿子,其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胤礽刚满一周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在公元1708年9月,太子胤礽因罪被康熙废除皇太子之位,并圈禁于咸安宫。公元1709年3月,康熙下令复立胤礽为皇太子,没想到公元1712年10月,太子胤礽再次因罪被康熙废除太子之位,仍然将胤礽圈禁于咸安宫,此后康熙没有再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胤礽彻底失去了皇太子之位。为何康熙对胤礽两立两废?难道是太子胤礽不堪重任,太子胤礽是扶不起的阿斗?

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作为康熙的继承人,他精通文韬武略,具备很强的治国才能,这点他没有让康熙失望。太子胤礽多次奉旨监国,协助康熙处理朝政这一点就给康熙减轻了不少负担。这说明太子胤礽是个治国之才,至少在处理朝政方面他是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的,所以说太子胤礽不是不堪重任,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公元1698年3月,康熙首次册封成年的皇子们,其中就册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而胤禛、胤祺、胤祐、胤禩被册封为多罗贝勒。各位皇子们受封后都将参与国家政务,这样一来就相对削弱了太子的影响力。同时,各皇子得到册封后都变得有权有势,这更加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各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对抗目标就是皇太子以及太子一党。

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对于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皇帝与君储之间出现矛盾不可避免。此外,太子胤礽多次的表现和犯错让康熙失望透顶,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康熙出征乌兰布通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作为儿子的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却丝毫没有忧愁,康熙心想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于是就让太子胤礽先回北京。当时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而且返京途中,康熙偶然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此时康熙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太子胤礽皇复立后不但没有认识之前的错误,而且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皇太子胤礽居然策划逼其父皇尽早让位,康熙大怒,怒不可遏。此时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又一次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胤礽。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就即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由此可见康熙对太子胤礽是彻底失望透顶了。可惜太子胤礽终还是难成大器,彻底失去了太子之位。

太子胤礽两次被废和康熙也有一定原因,康熙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皇太子参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此外,皇太子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是想提前锻炼一下太子胤礽,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一起处理各种军政事务,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皇太子权势的增长必然威胁了皇权,这是康熙没预料到的。

康熙没有处理好太子和其他皇子之间的矛盾,各个皇子之间派系林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明争暗斗。整个朝廷党争激烈,其间形成了太子一党,大阿哥党,四阿哥党,八阿哥党,以及十阿哥党,整个朝廷被这些党派搞得乌烟瘴气,这让康熙非常不满。

康熙最害怕自己的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手足相残,经过两次废黜太子胤礽之后,深思熟虑康熙决定暂时不立太子。然而没想到康熙的这个决定直接诱发皇子们对太子之位的争端。

康熙废黜太子胤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和阻止他的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手足相残。所以说康熙对太子胤礽两废两立,不完全是因为太子胤礽不堪重任,而大部分出于政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