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南海黄岩岛海域局势骤然升级。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证实,菲律宾组织了10余艘公务船只,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其中一艘菲律宾公务船更是以危险方式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
根据甘羽的通报,中国海警第一时间采取了喊话警告、航路管制以及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然而,菲方3014号公务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于上午10时许,故意冲撞中方海警船。中国海警方面强调,菲方蓄意挑衅行径性质恶劣,造成擦碰的责任完全在菲方。
这场看似突发的对峙并非意外,而是马科斯政府一场精心策划却又充满误判的“战略冒险”。就在这起事件发生的五天前,中国公布要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啦,这被好多人看成是中国在舆论战方面展开的一场战略反击呢。马科斯政府呢,非要选择硬着来、对着干的方式回应,结果可倒好,自己吃了大亏,碰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
马科斯选择此刻在黄岩岛挑起事端,背后有着深刻的国内政治原因。近期,菲律宾正经历一场政治风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席卷全国,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失败、通货膨胀和腐败问题忍无可忍,要求其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动荡之剧烈,以至于马科斯不得不命令军队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戒”状态,以防不测。
对一个民意基础动摇的领导人来说,转移国内矛盾、树立“外部敌人”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政治剧本。马科斯显然深谙此道。通过在黄岩岛制造冲突,他试图将公众视线从内部问题转移到所谓的“外部威胁”上。挑战中国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既能塑造他“主权捍卫者”的强硬形象,又能将国内批评的矛头转向外部,试图以此缓解执政危机。
然而,这是一场危险的豪赌。菲方船只主动冲撞中方海警船,这一危险而挑衅的行为可能招致更强大的反击,这会让马科斯陷入更麻烦的境地,里里外外都是难题,危机重重。
马科斯会做出这么冒险的决策,有个原因可不能小瞧,那就是美国的“撑腰”。你瞧,中国刚一宣布要设立保护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立马就蹦出来表态了,说要“全力支持菲律宾的立场”,还硬要中国改变这个决定。
而且之前美国在南海搞的那些军事动作,其实也给菲律宾传递了挺明显的信号。8月13日,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时隔六年多再次强闯黄岩岛附近海域,其象征意义和实质支持意味不言而喻。
然而,美国的支持到底有多可靠?历史上,美国盟友在类似情况下被“抛弃”的例子并不少见。当中国海警真正采取行动时,美国除了口头声援,又能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马科斯高估了美国的支持,却低估了中国的决心。
马科斯政府在黄岩岛的挑衅行为,反映出其一系列严重的战略误判:低估了中国设立保护区的战略意义。 中国将主权主张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仅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也让菲律宾的任何挑衅行为都显得是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使其在国际舆论中处于不利地位。
误判了中国的反应强度。 中国海警已在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建立了完善的执法机制。菲律宾跟咱实力差那么多,它搞的那些挑衅举动,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它们心里想的那个结果。
忽视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从2012年黄岩岛对峙事件至今,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而连贯。菲律宾任何试图挑战这一底线的行为,都注定会失败。
这场海上对峙最终不会改变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也无法缓解马科斯政府的国内压力。相反,菲律宾可能在国际道义和实际较量中双双受挫。马科斯五天的思考,最终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道路。这场政治豪赌没有赢家,而最大的输家只会是菲律宾自身的国家利益。
尽管此次事件给中菲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但从长远看,时间显然站在中国这一边。
中国有能力进行非武力管控。 中国海警已在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建立了完善的执法机制,能够通过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等非武力手段有效管控局面,这种方式符合中国不轻易动武的一贯风格。
菲律宾国内危机重重。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困境难以解决,这使得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的对抗。每一次的挑衅行动都可能因为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反噬其国内声望。
您如何看待菲方此次主动冲撞中方海警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