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红楼梦第一冤案:我们欠花袭人一个道歉

在《红楼梦》的读者群中,存在着一个奇特的悖论:我们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而扼腕,却常常不自觉地用现代的尺子,去丈

在《红楼梦》的读者群中,存在着一个奇特的悖论:我们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而扼腕,却常常不自觉地用现代的尺子,去丈量古典的悲剧,从而陷入“拥林倒薛”、“扬晴抑袭”的站队狂热。其中,蒙冤最甚、被误读最深的,莫过于怡红院的首席大丫鬟——花袭人。

世人多以“心机”、“告密者”、“伪善”为其画像,然而,当我们拂去偏见的尘埃,深入文本的肌理,便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袭人:她是曹雪芹笔下钦定的“情贤”,一个集善良、温和、担当与原则于一身的完美女儿。

一、 作者定调:“贤”字为骨,脂批为证

曹公在回目中以“贤袭人”三字,为其品格定下了不可动摇的基调。在拟定的“情榜”中,她更是荣获“情贤”之号。“贤”字,是古人对女性品德的最高赞誉之一,意味着贤惠、明理、善良与正直。若曹公意在批判,何以此等褒奖之词冠之?

脂砚斋作为最了解曹雪芹创作意图的批书人,其对袭人的敬重更是溢于言表。在袭人拒绝家人赎身一回,脂批赞其为“孝女、义女”,更称她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这绝非是对一个“奸诈小人”的评价。后文“花袭人有始有终”的线索,以及她与蒋玉菡在贾府败落后“供奉玉兄宝卿”的结局,都勾勒出一个重情重义、品格坚贞的完整形象。

二、 善良为本:源自底层的悲悯与周全

袭人的善良,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而微的行动中。

1. 对金钏之死的本能悲悯:当听闻金钏跳井的噩耗,薛宝钗的第一反应是前往王夫人处进行功利性的“安慰”。而袭人的反应是:“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同气之情”四字,道尽了她对同为奴仆命运的金钏的深切共情。这份眼泪,是源自底层命运共同体最本能的悲悯,未经算计,纯粹而温热。

2. 对身边人的体贴与担当:且看宝玉与黛玉吵架后,袭人如何劝解宝玉:“千万不是,都是你的不是……依我劝,你正经下个气,陪个不是,大家还是照常一样。”若她真对黛玉心存歹意,此刻正该煽风点火,可她偏要主持公道,批评自己的主子,以期恢复园中的和谐。这份公正与善良,何其难得。

在处置偷虾须镯的坠儿时,宋嬷嬷主张“等花姑娘回来再说”,这背后是对袭人处事方式的信任——她相信袭人会更周全,会给坠儿一家留有余地。这与晴雯的“快叫她家的人来领她出去”的粗暴,形成了鲜明对比。袭人的善良,带着一份不忍与体面。

三、 忠诚为魂:有原则的爱与风骨

袭人对宝玉的爱,深沉且富有原则,超越了单纯的儿女私情。

她对宝玉说:“难道做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再不然,还有一个死呢。”这句话石破天惊。它宣告了袭人的爱情观:我爱你,但更爱你的品行与正道。你若沦入歧途,我宁可以死割舍,也绝不盲从。这种基于传统士人情操的“大节”观,让她的爱拥有了一种风骨与力量,远非“恋爱脑”所能比拟。正因为这份有原则的爱,她才能屡次“娇嗔箴宝玉”,进行有效的劝谏,这是连薛宝钗都做不到的。

四、 能力为用:危难时刻的顶梁柱

评判一个人,不仅要看其平日,更要看其在危机时刻的担当。宝玉因紫鹃戏言而急痛迷心、濒临“死亡”时,众人的反应高下立判:

晴雯的反应是“忙拉他的手…回到怡红院中”,然后“告诉袭人,方才如此这般”。她是一个合格的情况汇报者,但在之后的混乱中,她便隐没于“众人”之中。

袭人则展现了顶梁柱的全部素质:先自行判断病情,再果断请李嬷嬷来专业评估;当李嬷嬷大哭“不中用了”引发全场恐慌时,是她强忍悲痛,冷静地提醒“且告诉我们去回老太太、太太去”;在问明缘由后,是她“满面急怒”、不顾礼数地直闯潇湘馆质问紫鹃。

在真正的风暴面前,平日争强好胜的晴雯选择了“缩头”与汇报,而袭人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承担起所有的责任、风险与可能的怨恨。怡红院“首席丫鬟”之位,在此刻不再是名分的虚衔,而是实至名归的担当。

五、 人心为鉴:从上至下的普遍认可

袭人的品行,赢得了贾府从上至下几乎一致的认可。

主子层信赖:李纨评价:“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将她与凤姐的左膀右臂相比。林黛玉会特意关心“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这背后是对其服侍能力无可替代的信任。

底层同事敬服:小丫鬟佳蕙说:“袭人哪怕她得十个分儿,也不恼她,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这种心悦诚服,源于袭人靠“殷勤小心”挣来的地位,符合最朴素的公平观。

结语:结构性冤案与永恒的“情贤”

花袭人的境遇,是一场深具启示的“美德之困”。她的悲剧性不在于其品行本身,而在于一个秉持传统妇德的善良女性,在错综复杂的人情世局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她真诚地践行着“贤”的准则——对宝玉尽责,对主子忠诚,对同伴体恤,这一切都发自她纯良的本性。

后世读者往往将对旧时代伦理秩序的不满,倾泻在这个身体力行的“贤者”身上。我们误将她的忠诚视为谄媚,将她的周全解读为心机,将她的隐忍当成冷漠。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以理杀人”?

曹雪芹的伟大,正在于他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评判。他笔下的花袭人,不是一个完美的符号,而是一个在具体境遇中挣扎求善的鲜活生命——她有自己的私心,也有真挚的关爱;懂得周全自保,也愿意挺身担当。当我们放下非黑即白的成见,方能真正读懂这位“情榜”之贤的深邃与丰满——那不是高高在上的完美,而是在世间法中尽己所能的温柔与坚韧。她的光芒,正在于这不完美的真实中闪耀的人性光辉。

评论列表

胡梦茵
胡梦茵 3
2025-10-28 23:51
呵呵拿曹公讽刺来洗白何必呢?就是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花袭人也只能是个小人JIAN人,甚至她身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占尽了,可谓人品底下第一人。感觉很多拥钗派一定要给花袭人洗白,不然无论如何哪怕放到今天都无法证明这两人在宝玉午睡时候的龌龊勾结。宝钗明晃晃创午睡表弟的卧室守着表弟睡觉一堆人看不见,这行为放在今天都很下头。而宝钗能够孤男寡女和宝玉独处一室守着宝玉午睡就是袭人故意为之,袭人自己跑到王夫人的面前去说一大堆话仿佛处处为着宝玉名声着想,然而各种污蔑宝玉名声最深的就是她。是她明知道自己不算宝玉的丫鬟却自我吹眠什么贾母把她给了宝玉的,结果勾引宝玉和她云雨给宝玉安上一个贱淫祖母婢的名声,也是她嘴上说着让王夫人把宝玉挪出来怕宝玉在大观园和黛玉宝钗传出不雅的名声,结果转过背就故意借口脖子酸跑了把宝玉扔给不要脸的薛商女守着,还在为袭人洗白的也麻烦要点子脸吧!曹公的说她“贤”是讽刺,实际说她似贤实奸,看不懂书里的反话正说就不来搞笑。
用户988558
用户988558 2
2025-10-28 19:10
是,评判红楼人物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2
2025-10-30 22:30
写的不错。品格的确是袭人在睛雯之上!
心里有阳光
心里有阳光 1
2025-11-04 19:42
87版后期拍摄,射月演员离开了,她的词基本给袭人了,可能造成袭人干了很多坏事说了很多坏话的困扰了,可能两人都有些钻营吧[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