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命好的人,其实都有同一个特点
跟朋友聊天,总有人问:人和人差别这么大,到底为啥?是拼爹?比谁钱多?还是看谁脑子更聪明?
其实啊,关键都不是这些。真正管着你这一生怎么走的,是你的性格。老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真有道理。
明朝有本挺神的书叫《了凡四训》,讲了个叫袁了凡的人。他本来特信命,觉得自己这辈子已经被算命的安排得明明白白了,没啥好挣扎的。结果后来碰到个高人云谷禅师点醒了他,他才明白过来:命是自己造的,福气也是自己求来的。
命好的人啊,都敢跟自己较劲
拿俞敏洪来说,他年轻那会儿日子真不好过。农村孩子,高考还考砸了两次,说话带着口音,人也内向得不行。但他自己说了:“我唯一的本事,就是逼着自己干那些我不擅长、害怕的事。”
愣是咬着牙,逼自己狂练英语,逼自己站到台上去演讲,逼着去跟人打交道。就这么一次一次硬顶着自己的天性来,那个胆小害羞的自己愣是被练没了,后来才有了新东方这片天地。
你看,改变他命运的开始,不是他读了多少书,而是他下决心跟自己天生的懦弱对着干的那一刻。
咱们身边老有人喊着要“逆天改命”,结果呢?还不是天天打游戏、刷剧到半夜?只有少数狠人,能把骨子里的懒筋给挑了,人家选择早起读书,生活规律,不停打磨自己。
就像托老爷(托尔斯泰)说的:人这辈子,能掌舵的可不是外面的风浪,是你心里那股劲儿。
以前有个特别有名的实验,给小孩一块糖,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能再得一块。结果你猜怎么着?大部分孩子根本忍不住,立刻就吃掉了。少数能忍住的孩子,后来跟踪发现,他们在学习、身体、交朋友各方面都更强,长大了赚钱更多、工作也更成功。
你看,命好的起点,往往就是能管住自己这一念之间。
命好的人,算账都特清楚
1999年,有个人干了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他放着一年70万美金的高薪不要,跑去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小公司,只拿500块人民币一个月。这人就是蔡崇信。
当时大家都觉得他疯了,纯纯在赌博!可后来蔡崇信回耶鲁演讲说透了:我冒险是因为这笔买卖划算啊!输了我顶多少赚两年工资,可万一赢了呢?那就赚大发了!
你得知道,蔡崇信是耶鲁的博士、纽约的律师,他手里的牌硬得很。就算阿里巴巴黄了,他这身本事,分分钟又能找好工作,风险其实可控。
所以说啊,高手做事,外人看着像疯,实际上人家心里那算盘打得噼啪响。
社会啊,永远偏爱敢行动的人,命运也喜欢有决断力的人,成功最后总会落到敢想敢干的人头上。
我认识个做自媒体的姑娘,雷打不动每天早上5点爬起来,写文案、找选题、拍视频,坚持了快一年都没啥水花,粉丝才涨了五百多。可她心态特稳:“我又没砸钱进去,没啥损失。万一成了呢?那收益可就没边儿了!”结果到第七个月,突然就爆了个视频,粉丝哗哗涨了好几千。现在一年过去,一条广告都收两千块了。
这正应了那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的话:真正的聪明人不是不冒险,而是只冒自己输得起的风险。
想命好?先看看你身边围着谁
老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经常接触的那几个人,他们的平均水平基本就是你的水平(这是吉姆·罗恩说的,还挺精辟)。
以前我写文章说过:这年头想成功,单打独斗不行了,重要的是你能链接到厉害的人,而且会挑人。
心理学有个词叫“社会认知模仿”,意思是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学身边人的想法、看问题的方式,甚至包括他们对风险的态度。
古人都懂这个道理:孟母为啥要三迁环境?不就是不想让孩子跟街溜子学坏嘛。曾国藩为啥连亲戚都赶走?就是要保证自己圈子够干净。胡适从小听老爸跟人谈国家大事,这才早早开了智。人待的环境,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真能影响你。
总有人问我:“怎么才能让高手愿意带我玩啊?”办法其实挺简单:
多看书:好书就是你和古今中外牛人对话的窗口。
看名人访谈:琢磨人家成功背后是怎么想的。
加入好圈子:条件允许的话,交点钱进点高质量的社群,花钱筛人有时候很有效,逼自己待在积极的环境里。
有句话说得很透: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你脑子里面天天想的那个模样。
别老是抱怨世界了。想过得好,记死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行:好命 = 少踩坑 + 一直学 + 管得住自己。
命运从来不是什么老天爷定死的剧本。它就看你选什么人一起走,看你有没有本事管好自己,看你用什么眼光看这个世界。
文森特·鲁吉埃罗在他那本《超越感觉》里点得明明白白:“你管不了别人影响你,但你可以选让哪些东西来塑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