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夏天动则高温飙破40度,大家都喜欢躲在有冷气的房间享受舒服的空调,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古代没有冷气,古人是怎么克服夏天的?今天我们来从一万年前讲到100年前,从西方讲到东方,再看看老祖宗们如何发挥大智慧。史前时代很简单,人类遇到问题就会迁徙,没东西吃搬;野兽太多搬;天气太冷,往南搬;天气太热,往北搬。
反正那时地广人稀,没有高房价问题,有问题搬家就对了,逐渐人们学会了种田和养小动物,定居后有了文明。
粮食可以稳定生产,也不怕野兽侵袭了,但人们还是无法控制天气,面对炎热的夏天,家当多了,搬也搬不走,该怎么办呢?
首先住在沙漠边缘的古埃及人应该最头痛,古埃及人想到的方法是水。
古埃及人先把埃及随手可得的芦苇编成窗帘挂在窗户上,并且用水沾湿,借着风吹动沾水的芦苇帘达到降温的效果,其实这就是现在水冷扇的原理,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过程中还可以让空气更潮湿,对湿度低且干燥的沙漠气候很有用。
同样属于沙漠气候的波斯也想到用水,波斯的传统建筑风塔与蓄水池是个降温标配,风塔简单说就是用热力环流效应。室外热空气经过风塔,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吹进来的风就不再是热风。再搭配地下室的蓄水池,加快水分蒸发,让室内更加凉爽,还顺便加湿,简直就是那时代的“中央空调”。
波斯旁边的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们也是避暑的一把好手,碰到酷热的沙漠天气,伊斯兰建筑的外墙会尽量少开窗户,这么着太阳就没法儿直接照进去。伊斯兰建筑的特色是庭院和花园,院子里常会建有喷水池,不仅看着赏心悦目,还可起到降温作用,院子被圆拱形回廊环绕,恰似我们在《一千零一夜》中的圆拱形回廊,它的作用与中式建筑里的骑楼类似,能够遮挡太阳直射,回廊调节室内温度之外,还可以躲雨,虽然那边很少下雨就是了。而同样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很深的法国南部、西班牙地区却并没有模仿伊斯兰建筑来降温,相反的是利用自然通风使室内更凉爽。通过层次分明的规划设计,整出好多走廊、窗户、回廊以及穿堂的构造,利用风道的原理弄出穿堂风,实现被动式降温。这个差异,是因为南法、西班牙等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和伊斯兰等地的沙漠环境不一样,它更适宜靠空气流通来调节温度,可不是靠隔绝阳光。人们的穿着也尽量宽松,大多穿着浅色亚麻衫,有钱人就穿丝绸,不但可以保持空气流通,又可以防晒。地中海圈的人们,除了以上物理抗热,还喜欢魔法抗热,他们的工作时间会依照季节调整,冬天时就是白天工作。而在夏天一些炎热的地区,人们会在清晨和傍晚工作,中午则是睡午觉,这也是为什么地中海圈的国家这么爱睡午觉的原因了。接着我们回到咱们东方财大气粗的古时候,比较喜欢的是用冰来爆裂降温,中国周朝就在修筑冰窖,冬天时到河中找取冰块保存,夏天拿出来使用,还有专门的管理机关。咱们国家在西汉时,还发明了一种旋转风扇,叫作七轮扇,类似现在的电风扇。当然那时候没有电,是用人力来“用爱发电”。
到了唐朝,人力驱动的风扇已显不足,于是出现了“凉殿”。就是修筑宫殿时,通过在后部安装水力机械装置,靠流水推动风扇,这个时候把水送到屋顶,从四周流下,形成水帘,不但风吹过来很凉爽,看起来也很清凉呢。
据《旧唐书》记载丰腴的杨贵妃怕热,所以她最爱用凉殿。清朝皇帝除了继承以上的方法外,因为他们老家在东北方气候凉爽,所以干脆就在老家盖了度假别墅,只要天气太热,就搬回老家避暑,甚至直接取名承德避暑山庄,直言这地就是用来避暑的。以上说的都是古时的王公贵族,那老百姓们怎么降温呢?象海南是一座亚热带岛屿,气候高温多雨且潮湿,盖房子时就得把防暑放在首位,所以房屋要坐北朝南,当地黎族的传统建筑“船型屋”,以茅草盖顶,檐墙相连,其防潮隔热的性能很强,它的营造技艺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且咱们中国讲求实用,除了靠吃冰外,就中医上来说,夏天会吃莲子、黄瓜、绿豆、苦瓜与冬瓜等食物,这些食物清热解毒,能达到消暑的效果。对了,还有神奇口诀:心静自然凉,所以当地球上的人们不想借由搬家避暑时,都是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体,不让室内这么热,或是通过水或冰蒸发降温。就这么着,古时候各国的人们在没空调的环境里,凭借着各式各样的智慧,熬过酷热的夏天。直到1902年,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为解决印刷厂因温湿度变化出现的印刷质量问题,发明了现代空调系统,一开始是用在工业环境来调节温湿度的,这之后人们才开始能够精准把控室内环境。我们现在就来想象一下,如果空调随着人类一起出现,历史会有什么变化呢?
首先人类祖先就不会频繁的搬家了,高纬度的地区可能就不见人类踪迹,毕竟低纬度的食物更容易取得,人类就没有理由烦恼冰天雪地了。第二,人类建筑也不用再那么智慧,建筑物随便盖就好,不必考虑通风,不用考虑降温,也不用盖喷泉、盖回廊。地中海村的人们也没理由爱睡午觉了,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冷气,那一到夏天,百货公司电影院不能营业,夏天要从事任何室内活动,都是一种折磨,也搭不了公共汽车、地铁和飞机了。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在高温环境里干活,效率都会大大降低。所以,相较于我们熟知的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贝尔发明的电话,威利斯·开利发明的空调这件事或许没那么多人知道,但他的发明却在炎热天气中不可或缺呢。声明:尊敬的读者和平台,本文内容80%基于真实素材原创,20%借助AI辅助,内容经过严格审核,图片为真实素材二创,文章宗旨为倡导正能量,无不良引导,望知悉。参考文献:1. 《旧唐书》——记载唐代“含凉殿”“自雨亭”等水力驱动降温装置。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系统梳理风塔、凉巷、天井、骑廊等被动通风与遮阳做法。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对波斯风塔、伊斯兰庭院及中国岭南“冷巷”作建筑物理对比。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制冷与降温技术史稿》(2018)——汇总冰窖、冰鉴、风轮、深井凉气等实测数据与复原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