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威胁,撕开泰国旅游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你们再不按照行程走,今晚就别想回中国了!”一段拍摄于泰国旅游大巴上的视频,最近在中文社交平台疯传。视频中,一名自称导游的男子用流利中文对一群中国游客咆哮,态度嚣张,引得众人惶惶不安。
这起事件发生在2025年10月13日,整车游客本是满怀期待出国游玩,却从“度假模式”瞬间切换到了“恐惧模式”。
据在场游客回忆,导游甚至强行要求他们删除手机中的现场记录,还暗示“** 泰国治安差,出点事没人管 **”。整个过程中,车厢内一片沉默,仅有一名游客尝试上前劝阻,最终却在男子的强硬态度下无奈作罢。
01 黑导威胁视频流出后,很快有人扒出涉事导游的身份——名为李海(音译),是业内俗称的“** 黑导 **”,并非持有泰国官方资质的正规导游。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他首次触碰红线。有报道显示,2018年,李海就因辱骂游客、强制购物被泰国警方逮捕。
时隔七年,他不仅未收敛,手段反而愈发激进。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不少游客反映,自己明明付了钱想逛景点,结果大巴车拉去的全是购物点,一提不满就被导游指着鼻子威胁“** 下不了车”“回不了国 **”。
在异国他乡,导游那句“让你回不了国”的威胁像根刺,扎得人心慌意乱。
这起冲突的根源,始于一个看似“划算”的旅游产品——低价团或零元团。
国内部分旅行社以“2000元/人泰国6日游”为噱头揽客,这样的价格远低于正常成本。要知道,仅往返中泰机票、6天食宿的基础费用就远超2000元。
这些亏空需由导游提前垫付,而导游填补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游客前往指定购物点,赚取50%至70%的购物返佣。
一旦游客消费意愿低,导游就会通过威胁、滞留等方式强迫消费,形成“** 低价揽客—导游垫资—强制消费—返佣回本 **”的恶性循环。
一位曾从事泰国地接的导游透露:“我们内部有话叫‘杀猪盘’,专挑好说话的中国团下手。不买?那就用各种手段逼你买。”
03 为何恐慌“他说这话时,我真的怕了。”一位亲历游客回忆,“那一刻,感觉护照都攥不稳了。”
“今晚让你回不了中国”——这句话为何有如此大的威慑力?
在异国他乡,游客常常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一句威胁足以制造巨大恐慌。部分游客误以为导游真能操控出入境,实则导游无此权力。
泰国移民局明确表示:“** 任何导游都无权阻止游客离境。** ”但过去曾发生游客因与导游冲突被“甩团”滞留机场的案例,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强制消费的阴影下,泰国旅游的安全隐患也频频引发关注。
2025年7月,一名中国游客在芭提雅街头遭遇假警察,对方持仿真枪威胁,最终被勒索约4.4万元人民币。
10月初,普吉岛又发生中国游客溺亡事件,据家属反馈,事发后救援人员迟迟未到,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安全问题叠加消费纠纷,直接反映在游客数量上:2025年第二季度,赴泰中国游客同比暴跌46%,全年预估仅500万人次,较此前年均千万人次的规模大幅缩水。
即便泰国酒店业纷纷降价促销,部分酒店价格较去年下降30%,仍未能挽回游客信心。
05 防范指南面对赴泰旅游可能遇到的风险,游客该如何保护自己?行前防范是关键。
拒绝低价陷阱。泰国6日游的合理成本约3000元,低于此价格的团组需格外警惕。
核实导游资质。泰国正规导游会持有官方证件——泰籍导游持“黄牌”,外籍合法导游持“白牌”,若导游拒绝出示,大概率为黑导。
隐蔽留存证据。若在现场遭遇强制消费,需第一时间用手机录音、录像(避免被发现),保存好旅游合同、消费凭证。
善用求助渠道。遇到紧急情况,可拨打以下电话求助:
泰国旅游警察热线:1155(含中文服务)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驻泰国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6-2-245-7010泰国警方已推出“泰国旅游警察”手机应用程序,游客可通过该应用程序直接发送消息、图片及定位,咨询、报警或求助。
即使遭遇强制购物,游客也不必自认倒霉。只要有强制购买的凭证,找旅游警察协助,基本都能退货。
记住,世上没有真正的免费午餐,尤其当它裹着异国的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