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唯一长大成人的哥哥,15岁封亲王,17岁负责审理鳌拜案;他是顺治帝的皇子,年幼时便告诉皇父自己的志向“愿为贤王”
他是康熙唯一长大成人的哥哥,15岁封亲王,17岁负责审理鳌拜案;他是顺治帝的皇子,年幼时便告诉皇父自己的志向“愿为贤王”,而他确实做了一辈子的贤王。他与康熙感情深厚,他去世后,康熙不仅亲自祭奠、扶棺痛哭;甚至康熙还特地搬到了景仁宫居住,来为兄长致哀。他曾是康熙“夺嫡的劲敌”,却能靠智慧善终,着实不简单。

他就是顺治帝次子、康熙皇帝的二哥——和硕裕宪亲王福全。顺治十七年七月,福全出生了。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董鄂氏,要比康熙生母佟佳氏的出身要显赫的多。世人皆知顺治帝最爱的是董鄂妃,殊不知顺治帝的后宫中一共有三位董鄂氏后妃,除了孝献皇后董鄂妃外,还有为顺治帝殉葬的贞妃,而最后一位便是福全的生母宁悫妃。同样都是董鄂氏后妃,顺治帝去世后,为何贞妃殉葬,而宁悫妃却不需要呢?难道是因为宁悫妃生有皇子,贞妃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她们出身的家族,虽然顺治帝三位董鄂氏后妃,都出身努愷爱塔系董鄂氏族,但按照实际的宗法关系,三人并非都来自一个家族。顺治帝最宠爱的孝献皇后,与殉葬的贞妃都出身鲁克素系董鄂氏一族,而福全的生母宁悫妃则是出身何和礼系董鄂氏一族。

鲁克素、何和礼在归顺后金之前,都是董鄂部首领,何和礼的祖父是鲁克素的族叔,也就是说何和礼是鲁克素的族侄儿。而何和礼,是董鄂部三位首领中,率先归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对何和礼十分重视,直接将自己的嫡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了何和礼。而何和礼作为太祖的嫡长女婿,为太祖建立后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后金建立后便位列“后金五大臣之一”。至于鲁克素,则是到了太祖皇帝建立后金以后才归附的。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贞妃,都是鲁克素的后代。而宁悫妃,则是何和礼的后代。

因何和礼与东果格格而崛起的何和礼系董鄂氏一族,成为满清初期不可忽视的外戚家族,世代同皇家联姻。若是宁悫妃是东果格格与何和礼后代的话,刚入宫直接封福晋都不为过,毕竟是太祖皇帝的血脉;只可惜宁悫妃是何和礼与原配那拉氏所生的儿子多积礼的后代,所以宁悫妃刚入宫时仅为没有任何封号的庶妃而已。不过因为宁悫妃出身的家族显赫,宁悫妃虽为庶妃,但却位列小福晋之位,而且是顺治帝所有小福晋中待遇最好的一位。顺治朝后妃等级: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至于康熙皇帝的生母,在刚入宫的时候仅为等级最低的格格而已。单生母出身这一点上,康熙便要比二哥福全要逊色不少,毕竟佟佳氏出身汉军旗。

福全出生的时候,顺治帝的长子牛钮已经夭折,福全便是顺治帝实际上的长子。只是福全的一只眼睛,有一些残疾,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福全后来建功立业。福全出生的这一年,顺治帝16岁,刚刚亲政也就两年的时间,正是要大展拳脚的时候。而对于这实际上的长子,顺治帝自然也是十分重视。在福全四岁时,顺治帝便让其开始启蒙读书,五岁时便要学习汉文化。有一次,顺治帝问儿子们的志向。玄烨的回答是:愿想法父王!玄烨的意思是,长大以后想要跟父皇一样,成为一国之君;而福全的回答是:愿为贤王!听到两个儿子的回答,顺治帝十分惊讶。虽然福全与玄烨,是顺治帝两个最为年长的皇子,但顺治帝在位时最看重的皇子并非他们二人,而是皇四子,孝献皇后所生的唯一的儿子。

只是皇四子,不足百天便夭折了。顺治十八年,尚且只有24岁的顺治帝病重不能起身。对于此时的顺治帝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决定让哪位皇子来继承皇位。若是论长,自然是福全。毕竟顺治帝的皇子们,都是庶妃所生。若论这些皇子们生母的出身与宫中的地位,福全的生母还是比较占优势的。然而福全并未得过天花,而顺治帝便是因为天花而卧床不起,又怎么会不知天花的厉害呢?传教士汤若望建议顺治帝,让皇三子继位,因为玄烨已经得过天花,日后不会再得。就这样,福全这位顺治帝实际上的长子,与皇位擦肩而过。年仅8岁的玄烨继承了皇位,是为康熙皇帝。因康熙皇帝年幼,朝政由四位辅政大臣来处理。然而原本位居辅政大臣之末的鳌拜,却越来越跋扈,尤其是康熙六年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病逝后,鳌拜更加跋扈,将苏克萨哈诬陷而死。

对于此时的康熙而言,自然急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除了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的母族、生母孝康章皇后的母族,康熙要依仗的就是自己的亲兄弟;而康熙的弟弟们都尚且年幼,只有二哥福全已经15岁,康熙便将二哥直接册封为和硕裕亲王。而且让二哥,直接位列议政大臣,参与议政。两年后,康熙终于将鳌拜给抓了起来。康熙下旨,让二哥福全等人审理鳌拜案,很显然福全在被封亲王后,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制衡鳌拜;而鳌拜被抓后,康熙便想要利用审理鳌拜一案,为二哥在朝中立威、提高实际地位。此时的福全,已经成为康熙十分器重的一位亲王。毕竟康熙的几位亲兄弟中,尚且还在世的除了二哥福全外,便还有五弟常宁、七弟隆禧,隆禧虽被封和硕纯亲王,但不足20岁早逝;至于常宁虽被封和硕恭亲王、其庶长女也被康熙收为养女,但真正在朝政上能够帮到康熙的,仅有福全。

从康熙十几年开始,朝中不仅有“索相”索额图,还有“明相”纳兰明珠,二人党争,将朝中大部分的臣子都牵扯其中;福全作为康熙的二哥,不管是索额图还是明珠,都想要巴结;但福全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安分守己,便能做一辈子富贵王爷。自然不需要参加党争,而且福全很清楚,康熙厌恶党争,自己便更加不能参与其中。所以福全平日里除了上朝,入宫给孝庄太皇太后、仁宪皇太后等长辈请安外,其他时间都是大门紧闭。正是因为福全如此明事理,康熙自然会对二哥十分尊重。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康熙将清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军由康熙亲自坐镇,而左路大军与右路大军,则是分别由裕亲王福全与恭亲王常宁来坐镇。而且康熙还将两位舅舅佟国维与佟国纲、最年长的皇子胤禔,都在福全的帐下。康熙原本的打算是,让福全与常宁各自领兵五万,合围噶尔丹。然后再由盛京与吉林的清军,将噶尔丹断后,如此噶尔丹便成瓮中之鳖。

然而康熙的计划是好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恭亲王常宁的右路大军关键时刻掉链子,被噶尔丹大军大败。在五弟的右路大军溃败的同时,福全带着两位国舅、皇长子打了一个大胜仗。然而关键时刻福全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随即福全便下令追击噶尔丹大军。然而年轻气盛的皇长子,却给福全惹了麻烦。还没等福全做好部署,胤禔便率兵追击噶尔丹;国舅佟国纲担心胤禔出事,便紧随其后去追大阿哥。就这样,胤禔中了噶尔丹的计谋,损失惨重。此战胤禔虽然安然无恙,但国舅佟国纲战死。待福全赶到的时候,若是与噶尔丹对战,必然能取胜;但是福全实在是担心皇长子,担心胤禔若是有个闪失没办法向康熙交待,随即便擅自做主,下令撤兵。

康熙对福全擅自下令撤兵十分不满,待回京后再为福全定罪。福全自然是“满腹委屈”,还想要再为自己辩解,但康熙对皇长子胤禔说道:裕亲王是你的伯父,若是你的话跟伯父的话不一样的话,我一定狠狠地惩罚你!听到康熙的话,福全便全都明白了,将所有的罪过都揽了下来,流着泪对康熙说:我还能说什么呢?此次清军损失惨重,自然是主帅负责,但主帅是康熙,一国之君怎么能有过错呢?贪功冒进的胤禔,但胤禔是皇长子,皇子又怎么能有如此大的过错呢?更何况,此战康熙的大舅舅佟国纲战死。福全,这位左路大军的主帅,便要负全责。最终福全被罚俸三年,取消参与议政。

康熙虽然惩罚了福全,但其实也很清楚福全的“委屈”,自然不会真的冷落了二哥。康熙三十五年时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福全再次跟随一起出征,此次出征,清军彻底击溃噶尔丹。康熙四十二年,51岁的福全卧床不起,康熙亲自前往裕亲王府邸探望二哥;在康熙出巡塞外的时候,福全的病情加重,得知消息的康熙随即便下旨让诸位皇子先行一步,返回京城看望伯父。而康熙紧随其后,也赶回京城。在康熙回京城的时候,福全已经病逝了。康熙亲自前去祭奠二哥,等到福全出殡的时候,康熙再次亲自前往,扶着二哥的棺材失声痛哭。康熙为二哥在黄花山修建了坟茔,而且规定除了每年常规的祭祀外,还要增加额外的祭祀。除此之外,康熙还从乾清宫搬到了景仁宫居住了一段时间,为兄长致哀;另外康熙还让画工,画了一张自己与兄长并排坐在梧桐树下的画像,来寄托自己对二哥的思念之情。而康熙之所以会如此缅怀二哥,其实也是有缘故的:福全,确实也值得康熙如此对待。福全不仅是康熙唯一长大的兄长,而且还颇有作为兄长的样子。

福全从年幼时起便同康熙一起孝顺照顾祖母孝庄,每次陪着祖母一起出游,也都是福全与康熙一起扈从祖母前后,很细心地照顾祖母。在孝庄病重的时候,不仅康熙衣不解带的十分左右,福全亦是如此;在康熙坚持不住休息一会时,福全仍旧坚持。康熙与福全,从小便有了十分深厚的兄弟之情,这是其他人不能比的。而福全,虽然得康熙如此敬重对待,但从没有恃宠而骄的心思;正因为如此,即便福全曾“被议储”,但照样得以善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