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2025年上半程马上就要接近尾声,时间已经是6月中旬。
入夏之后各地都迎来了高温,很多地区也陆续进入了雨季。每年这个时候田地里往往是刚刚播种上了玉米种子,太阳升的越高,玉米长得就越高越挺拔,这是农民们最希望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当属“三伏天”。相信大家都体验过三伏天里,上下班的路上衣服被汗水浸透后“大汗淋漓”的感觉。
眼看着今年的三伏天马上就要到了,专家推测:今年的三伏天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更是大不相同,做好避暑很重要!
一、什么是三伏?
对于“伏天”,大家的刻板印象就是“热,真热,太热了!”没错,高温是三伏天最大的特点。
那么“伏天”的叫法从何而来?由于外界温度太高,人们更加适合趴伏在床上休息,缓解温度高带来的身体不适,因此才有了“伏天”的叫法。
那么该怎么计算三伏天呢?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也有十个天干。每当夏至这一节气到来时,往后数第三个庚日,这一天便进入了伏天。
而十个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的“庚”便是庚日,也就是说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再往后数十天,当第四个庚日出现时便进入了中伏。
而末伏的计算则并不能按此规律,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按照这个规律,每年三伏天的天数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30天,要么是40天。
那么今年的三伏多少天?看看今年三伏天的三大特点。
二、2025年“三伏天”的“三大特点”
1.时间短
令人惊喜的是,连续十年我国的三伏天都是40天,今年的三伏天却是30天。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长舒一口气,今年能够少受10天的高温天气了!
虽然今年的三伏天短时间,但是入伏的时间却晚。
回顾往年的入伏时间,2024年7月15日是初伏的第1天,2023年7月11日是初伏的第1天,而今年的初伏却是7月20日。
往后推迟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样晚的入伏从近10年来看也是非常少见的。
如今是6月中旬,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出现了梅雨天气,而磅礴的大雨并没有冲刷掉炎热的高温,反而是让空气中的湿度更大。
由此专家也推测:今年的三伏天或许温度更高。
2.温度高
高温或许是今年三伏天的另一特点。
以河南的气温来看,5月1日到6月中旬,高温天气占到5成以上。也就是说,45天时间内至少有25天的空气温度在35度以上。
如此大覆盖率的高温天气似乎向我们透露着一个讯息:这个夏天“并不好过”。
6月2日到6月9日的一周时间内,河南气温全部在39度以上,炙热的阳光晒的人们皮肤生疼。
为什么说今年的三伏天温度或许会比以往更高呢?
因为今年的初伏是农历的双数,按照老祖宗的“规定”,这样的初伏被称之为“母伏”,民间更是有着母伏“更凶”的说法,也就是说今年的三伏天很可能“来势汹汹”。
可以感受到的是,最近的高温已经不再是紧紧的中午温度高昼夜温度低了,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从早上起床屋子里就燥热难耐,8点之前太阳就已经升得很高了。
中午下班回家开上车,车里的温度更是能够高达60度,甚至连遗留在汽车中控台上的卡片都被晒得变形。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高温天气中汽车尽可能地停放在阴凉处,避免高温直射。
同时也不要将没有喝完的水瓶遗留在汽车中,散射的阳光会引起意外的火灾,从而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当然,高温或许已经是大家对于三伏天见怪不怪的特点,然而今年的三伏天还有另一特点。
3.跨度大
今年是闰年,闰六月,也就是说今年的阳历七月即阴历六月会有整整60天。
而今年的三伏天也全部都在这60天中,横跨了整个闰月中的一半时间。
从今年7月20日起我国开始进入初伏,7月30日进入中伏,8月9日进入末伏。
从初伏开始到中伏结束20天的时间内,跨越了两个节气,一个是大暑一个是立秋。
很多人说秋天应该是凉爽的,可三伏天中的“立秋”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秋高气爽”。
人们常说“秋老虎”,不是秋天像老虎,而是秋天的太阳像老虎一样往往比夏天的太阳更“吓人”。
即便是入了秋,三伏天内温度依然很高,而且进入秋天之后空气湿度将继续加大,人们汗流浃背的感觉也更加明显。
这便是今年三伏天的另一特点——跨度大,不仅跨越了两个闰月,更是跨越了两个节气。
这么来看今年的三伏天可真不一般,可以说闰六月硬是被高温“热”的明明白白。
在了解了今年三伏天的三个特点后,大家便要一个一个突破解决,避免高温中暑才是我们提前应该着手准备的。
三、如何避免中暑?
高温天气不可怕,三伏天更不难对付,做对了三件事保准让大家“”清清凉凉度过三伏天。
一是少喝冰水。不要因为天气热就大量饮用冰水,冰水在进入体内后反而会凝聚身体内的湿气,从而导致脾胃虚弱,阳气缺乏,更加感到心烦燥热。
二是不要盲目晒背。很多人跟随着短视频的教学,在高温的三伏天趴在阳光下直晒后背,说是可以去除湿气。
这样的做法是否有科学依据还有待讨论,但被剧烈的阳光晒伤则是并不少见,因此大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养生,量力而行。
三是适当运动。高温天气下不能因为怕热就不运动,反而应该多出出汗。
到室外活动活动,避开高温时间段,选择清晨或者傍晚外出活动,提高新陈代谢,也能够放松心情,让大家感到不那么热。
结语
以上就是今年三伏天的三大特点。幸运的是,今年的三伏天时间短,但不那么幸运的是,温度反而会更高,跨度也更大。
总之无论怎样,做好避暑工作,才能够应对三伏天更加得心应手。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