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把微信写进遗嘱:第一批90后,开始为“数字遗产”送终?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请帮我清空聊天记录,再把微信余额转给我妈。”——28岁的上海女孩林星,在遗嘱里写下这条“数字遗嘱”。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请帮我清空聊天记录,再把微信余额转给我妈。”

——28岁的上海女孩林星,在遗嘱里写下这条“数字遗嘱”。

这不是段子。2025年,中华遗嘱库新增3.7万份“90后”遗嘱,其中**21.35%**明确写明了微信、支付宝、游戏账号的归属 新浪财经  。“数字遗产”四个字,第一次和“房子、车子、票子”并列,成为年轻人身后事的“第四大件”。

90后遗嘱图鉴:现实没房,线上却“身价百万”

物质资产 数字资产   存款8万 微信公众号1个,粉丝12万,年广告收入15万

无房 王者荣耀皮肤257款,账号市场价2.8万  无车

微信零钱7.3万 + 理财通21万    “现实社畜,线上土豪。”——这是中华遗嘱库对首批90后立遗嘱者的画像 (法治网)。

典型案例:

2023年,B站百万粉丝UP主“小伊”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 1.  价值300万元的虚拟币归父母;  2.  账号运营权交给好友,继续接广告,收益五五开 。

“我要是没了,别让视频停更。”她笑称这是“数字续命”。

微信到底能不能继承?

答案扎心 1. 钱可以,号不行 •  微信零钱、理财通余额→可依法继承,家属凭死亡证明、亲属关系公证即可提现 新华网  ;  •  微信账号本身→所有权归腾讯,用户只有使用权,不能过户、不能继承,长期不登录将被回收( 新华网)

2. 聊天记录属于“隐私遗产” •  法院观点:即便父母,也无权查看逝者私人聊天内容,第三人隐私同样受保护  ;  •  律师建议:想保留,生前自己导出,云端一旦销户就“灰飞烟灭”。

实操指南:如何把微信“写”进遗嘱(不踩坑版)

①列清单 备忘录 把微信号、绑定手机号、微信ID、支付密码、支付流水号全写下来

②选形式 公证遗嘱/自书遗嘱 公证效力最高,费用200~400元;自书需全文手写、签名、日期

③写条款 “数字遗产条款”模板 “我去世后,微信零钱内全部资金由母亲××继承,账号按腾讯公司规定处理。”

④放备份 加密U盘+律师封存 账号密码定期更新,U盘每半年换新

⑤通知人 遗嘱执行人 至少让1位亲友知道“你有数字遗嘱”,否则等于白写

第一批立遗嘱的90后,现在后悔了吗? @张不语 29岁 产品经理

“2016年我买房那天顺便立了遗嘱,把微信、支付宝密码全写进去。后来恋爱、分手、再恋爱,每换一次重要密码就改一次遗嘱。朋友说我‘活得像随时准备关机’,我却觉得掌控感让人更自由。” 腾讯网   @小艾 31岁 自由撰稿

“我要求死后一键销号。社交平台的我是‘演’出来的,不想把面具留给后人。” 中国信息化•中国信息协会

@老崔 38岁 自媒体人“全网1000万粉丝,账号估值千万。我提前把运营权写进遗嘱,让账号像公司一样传下去,不然一家人喝西北风?”

52.4%的人选择“一键销号”

微博投票“去世后你希望如何处理账号?”

•  52.4% 直接注销  •  30.2% 留给家人做纪念  •  13.4% 筛选后保存

理由Top3: 1.  “黑历史太多,怕社死。”  2.  “不想被消费,让活人炒热度。”  3.  “账号只是壳,记忆带不走。”

当90后把微信写进遗嘱,他们真正想保护的,不是几行代码,而是自己在数字世界“活过”的证据——

聊天记录里的初恋、朋友圈的毕业照、给爸妈的转账备注“天气冷了买羽绒服”。 生前的数据,是生后的墓志铭。

你,准备好为“另一个自己”送终了吗?

声明:本文内容90%是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其他软件辅助。内容全部认真复核,文章主旨在于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