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人的定义主要涉及地域归属、文化特征和性格特质三方面:地域归属;湖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长江流域的南方地区,但因地处中国中部,兼具南北地理特征,常被北方或南方地区视为“中间派”。湖北省的饮食以米饭为主,语言融合南北特色(如保留楚地方言),习俗兼具南北差异(如“走婚习俗”)。性格上表现为率直与精明并存,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湖北人有 “江湖义气”,特别注重情义,比较爱憎分明,同时还具有包容性强的特点。例如称呼习惯中保留了“大拐子”“叶子”等带有江湖气息的词汇。历史早期的湖北人是从何而来的呢?
湖北人的来源可追溯至多个历史时期的迁徙活动,根据基因族谱的分析:有古代迁徙来源:陈国公族;周朝陈国(今河南东部)的遗民后裔,Y染色体标记为O-F4249,在湖北约占1.07%。夏商北方大族;夏商交替时期(约3790年前)的基因标记O-M1528,在湖北占比约1.16%。西南土著支系;C-F9533族群,约3770年前从北方迁入西南地区,湖北的黄氏、周氏等家族属于该支系。历史迁徙影响:楚文化根基;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古代“荆蛮”部落与楚国人在长江中游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传统。江西移民潮;明朝初期,江西饶州、南昌等地民众因战乱迁移至湖北。 

截至2024年末,湖北常住人口约583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4.8%(如土家族228.58万、苗族21.4万)。 关于湖北人的智商水平,目前没有权威的全国性智商排名数据可供参考,但结合多维度信息可进行综合分析:教育资源与经济基础;湖北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济基础,全省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常住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湖北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智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湖北人具有爱思考、善钻研的特点,尤其在商业领域展现出较强的财商能力。
例如,湖北水产养殖业在全国占据显著优势,淡水产品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60%,显示出在特定领域的高效运营能力。仅以现代为例:湖北省现阶段还出了多位国内富豪,雷军是湖北仙桃人,小米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25年以3260亿元财富值位居胡润百富榜第5位,是湖北籍企业家榜首。黄立湖北荆州人,高德红外创始人,2025年以345亿元财富跃升为湖北新首富,财富值较去年增长103%。 周军是湖北荆州松滋人,广东中旗新材创始人。2025年通过股份转让套现约8亿元,目前持股价值约24亿元。还有 陈东升、龚虹嘉等富豪榜上的企业家。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湖北人最不好骗是因为其智商普遍偏高呢?关于“湖北人不易被骗”的认知,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联:湖北省在教育投入和资源上较为突出,拥有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居民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这种教育优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湖北人的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使他们在识别诈骗时更具优势。湖北人通常还被形容为“聪明过头”,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性格特点,可能使他们在面对陌生事物时更加谨慎,对异常情况保持警惕。同时,楚文化中“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也强化了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善辩能力。 
特别是近些年来湖北省在反诈骗宣传上投入较大,例如2025年省反诈中心通过入企、进校等场景化宣传,显著提升了公众防范意识。这种持续的防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湖北人受骗的概率。而且在民间的评价上,湖北省在民间有“九头鸟”的称呼,以此形容湖北人的聪明能干,这一谚语成为湖北地域智慧的代表。湖北人的反诈骗意识普遍较强其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警惕性高;湖北人对陌生来电和短信的警惕性较高,尤其是对非本地号码、未备注的来电常采取不接听、不回复、并且是直接挂掉电话的态度,这已成为当地居民防范诈骗的最常规操作。 

湖北省在反诈骗上下了不少功夫;其拦截措施完善。多数的湖北人会在手机上安装拦截软件,对非联系人号码进行过滤,甚至对朋友发送的普通信息也会保持谨慎态度,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回复可疑内容。湖北省的官方提醒也很到位,武汉市医保部门曾发布权威通知,明确告知市民:涉及医保类诈骗信息不会通过含网址的短信传播,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来详细核实信息。此类官方提醒进一步强化了湖北人对诈骗信息的辨识能力。而且湖北人也普遍形成了不接陌生来电的习惯。数据显示,湖北的电信诈骗受害率长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而且在学校推广防骗知识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湖北在反诈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骗人群呈现新特点,需针对性加强防范:2024年数据显示,湖北省电信网络诈骗受骗人群呈现“一老一小”占比上升趋势:老年人(50后至70后)受骗比例上升,易受冒充熟人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等针对;青少年(00后至10后)受骗比例同步增长,主要因游戏充值、追星等场景中落入虚假购物、刷单返利等陷阱。 反诈骗主要成效:引入人工智能预警系统,日均拦截诈骗短信23万条、App及域名11万个;2025年6月单月冻结涉案账户349个,封堵涉诈域名293.6万个。2025年1-6月武汉反诈中心返还被骗资金629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