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赋能智慧城市发展——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开展第六届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

为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厚植科研沃土、推动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学院于10月15日至11月5日举办了以“提升科研能力、

为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厚植科研沃土、推动学院科研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学院于10月15日至11月5日举办了以“提升科研能力、服务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的第六届学术活动月,活动于11月5日圆满收官。活动紧扣专业建设与发展需求,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与资深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深入互动,收获良多。

10月15日,学院院长张全景教授开讲,题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报的选题与论证:提升教师科研竞争力的实践策略》。张院长结合自身的科研与评审经验,系统拆解了课题申报的关键要点,并鼓励教师通过小型课题与学术论文积累研究基础,以积极心态应对科研挑战。

10月22日,威海北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爱娜女士作题为《数字技术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的专题报告。孙爱娜女士具备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在城乡规划与城市更新等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她从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多项技术创新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结合实际项目分享了技术落地经验,强调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互动环节中,与会教师就BIM软件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落地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10月29日,刘海教授主讲《智慧城市发展展望——聚焦交通、政务与社区(物业)的智慧变革》。他从核心内涵与发展背景入手,以杭州“城市大脑”等案例为例,分析了智慧交通、智慧政务与社区治理的痛点与解决路径,并客观评述了数据安全与区域不均衡等挑战,展望了“AI+城市治理”等未来趋势。

11月5日,赵长胜教授作《智慧城市与3S技术》专题报告。他系统阐释了3S技术(GNSS、GIS、RS)作为城市空间信息底座的核心价值,详解了“时空定位—数据感知—分析决策”的支撑体系及其在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为学院专业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日,教学副院长戚晓霞教授以《深挖横向课题资源——助力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社会服务效能提升》为题作专题报告。她结合“双高”建设要求与学校考核指标,分析了横向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典型案例讲解了申报与实践路径,并提出教师应主动拓展课题来源、学校应完善支撑保障机制的建议。

每场活动结束后,院领导与主讲专家均进行现场点评与答疑,精准回应教师关切,形成了思维碰撞、互助共进的良好学术氛围。本届学术活动月参与度高、反馈积极,有效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实践能力,深化了校地、校企协同。学院将总结活动经验并持续改进,以学术活动为载体,推动科研、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撰稿:李 岩

摄影:梁川红 滕敏伶 李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