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年轻的队伍、更值得期待的表现

8月11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选赛在国家速滑馆启幕。赛场上最吸睛的,是平均年龄仅14岁的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好

8月11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选赛在国家速滑馆启幕。赛场上最吸睛的,是平均年龄仅14岁的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好耶”战队——5名初高中学生携三台加速进化Booster T1机器人,以3v3足球赛完成成年选手同场竞技的“首秀”。

短短三周,孩子们把官方Demo代码拆解、重构:先让机器人自主识别球体并实时定位,再把前锋、后卫、守门员三种角色写入决策树,实现毫秒级角色切换;最后通过压缩射门决策时间,把进球成功率提升42%。“最大的难点是协同。”负责代码的高二学生阮麟原说,“我们把12线程并行算法移植到嵌入式板卡上,才解决了三台机器人同时跑位时的通信延迟。”

带队教师杨健理表示,赛事的意义远超奖牌。“在中学阶段就把机器学习、SLAM、运动控制等课程模块化,让学生用真机验证算法,这种‘做中学’模式正在重新定义AI教育。”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数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何芃透露:“人工智能的产教结合已经快速从高校渗透到中小学,把前沿技术下沉到中学课堂,既能为高校输送具备工程思维的“预人才”,也将提前储备中国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原住民。”

海淀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示范区” ,海淀区将一系列前沿技术转化为模块化课程,贯通小学兴趣社团、初中项目式学习、高中拔尖实验室三级培养链。海淀区教委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全区将把“机器人+AI”课程纳入必修课,实现“校校有战队、人人会编程”,让前沿技术真正成为中学生触手可及的日常学习工具,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普及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淀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