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难脱离父母的精神控制?

男人(图与文无关)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挣脱父母精神控制、实现真正独立这件事上,男人好像普遍比女人要难?很多女孩,尤其是家里

男人(图与文无关)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挣脱父母精神控制、实现真正独立这件事上,男人好像普遍比女人要难?

很多女孩,尤其是家里有兄弟的,一旦自己经济独立了,翅膀就硬了,能跟父母平等对话,甚至划清界限。

但很多男人,哪怕已经三四十岁,成家立业了,内心深处还是个“乖儿子”,人生重大决定还得看父母脸色,小家庭的生活也被父母渗透得无孔不入。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男人(图与文无关)

1、

因为在长达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里,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运转,都把男人认定为家庭的“顶梁柱”和“继承人”。

儿子,不是爱情的结晶那么简单,是父亲的劳动力,是家族香火的接力棒,更是父母晚年生活的养老保险。

从他能扛锄头那天开始,他就和父亲在田里并肩劳作,形成一个紧密的“生产小组”。

自然而然地,家里那点田产、房产、手艺,将来也都是他的。

所以,“儿子+父母”这个组合,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

这也就解释了大家为什么会“重男轻女”。

因为女儿早晚要嫁到别人家,成了“外人”,在古人看来,这就是一笔亏本买卖。

而儿子,是绝对的“核心资产”。

哪怕到了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父母还是这样活的:拼死拼活,给儿子买房、买车、凑彩礼,然后带孙子,图的就是“养儿防老”。

儿子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继承家产、给父母养老,是自己天经地义的责任。

双方长久因为利益捆绑在一起,所以更难脱离父母的精神控制。

相比之下,女儿因为传统上被视为“外人”,反而更容易从父母的精神控制中独立出来!

男人(图与文无关)

2、

正因为捆绑的太久了,挣脱起来,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比如,当父母动用关系给他安排个稳定工作,掏出半辈子积蓄给你付了首付,甚至帮他物色好结婚对象,让他几乎不用经历社会的毒打,就能过上“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有几个男人能狠下心来说“不”?

他们的整个人生,在父母用物质和关爱的托举下,几乎没经历过真正的风雨。

他们成了这个家庭宇宙的中心,所有人都围着他转。

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区,太有诱惑力了,让人沉醉其中,根本不想醒来,也不想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潜意识里会反感那些已经觉醒、追求独立的女性。

因为这些女性的姿态,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依赖的现状,动摇了他们安逸生活的根基,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抵触。

但是,老话说得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父母给你的一切,哪怕是他们心甘情愿、鞠躬尽瘁的付出,都不是白给的。

这背后,有一张看不见的“代价清单”。

你需要用你人生的选择权,用你精神的自由去换!

男人(图与文无关)

3、

所以,这就导致了男性一个非常普遍的精神困境:他们的人生,好像从一开始就被写好了剧本。

在这个剧本里,根本没有“不结婚”、“不生孩子”这种选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八个字,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催生出巨大的“繁衍焦虑”,逼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很多男人被父母逼婚逼到精神崩溃,其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女性。

他们结婚,很多时候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给父母一个交代,而生孩子也不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是为了“塞住父母的嘴”,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他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这个沉重的包袱,在人生的马拉松上艰难奔跑,满脸疲惫,却早已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自己真正想去哪里。

而女性通过教育和工作的机会,逐渐觉醒,她们清醒地算了一笔账,发现在旧式婚姻里,自己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完全是亏本买卖。

于是,她们不愿意再妥协,不愿意再配合男人去演那出“任务式婚姻”的戏了。

这也就是当下社会男女矛盾如此尖锐的一个核心原因。

男人想不通:“我都按你们的要求买房结婚了,你们怎么还不满意?”

女人也想不通:“你为什么还不能从你那个原生家庭里独立出来,为我们的小家负责?”

双方仿佛活在两个平行的时空,对话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所以,说到底,这些难以挣脱父母精神控制的男性,他们自己,连同他们那套“为你好”的父母,其实都是那套落后于时代的旧观念、旧结构的受害者。

他们被一双来自历史深处的、无形的大手推着走,困在名为“爱与责任”的牢笼里,同样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男人(图与文无关)

作者介绍:

欧小希,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带你体会世间“人情冷暖”。

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分享、收藏和评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