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上台几天了,中方罕见地保持沉默。没有贺电、没有祝词,只有两条冰冷的红线。一条划在台海,一条划在历史认知。
在外交礼节上,这是极不寻常的,信号很明显:咱们对高市,不信任,也不期待。
高喊“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她,未来会在台海搞哪些小动作?日本最新内阁名单,有何值得关注的亮点?
身不由己的高市早苗为什么中方这次连象征性的祝贺都免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怕她误会。外交上,发贺电往往象征着承认对方、期待合作;而对一个公开为“台独”摇旗呐喊、不断挑衅咱们底线的政治人物,咱们自然不会给她这种误判空间。
高市本人是什么立场?一句话:右得不能再右。她当年喊的那句“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已经成了她的政治招牌。今年4月,她还亲自跑去见了赖清德,回来之后就提议搞个“准安全联盟”;再往前看,她是唯一一个和蔡英文视频通话的日本政治人物。可以说,她根本就没打算藏着掖着。
而这次更关键的是,过去自民党至少还有个公明党踩刹车,现在公明党出局、维新会上位。这就像车上两个司机都踩油门,方向不变,速度翻倍。
更麻烦的,是她的修宪态度,比岸田、石破都更激进。维新会主张干脆废掉宪法第九条第二款“不保有战力”的限制,甚至想加上“紧急事态条款”。什么意思?就是日本一旦认定“安全危机”,就能名正言顺地出兵海外,给介入台海打开了法律大门。

但别忘了,政治不是喊口号,是真刀真枪的博弈。高市虽然坐上了位子,但手脚被捆着呢。捆她的绳子有几条?
第一,国内。即便加上维新会,他们在国会仍是弱势,离过半还差6席。别说修宪,连预算案都得看别人脸色。而且,修宪要众参两院各自三分之二通过,还得公民投票过半,连安倍都没能做到,她凭什么?
第二,美国。日本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搞好与特朗普的关系。别忘了,石破茂下台的直接原因,很大程度就是没搞定特朗普。而特朗普访日就在下周,要钱、要贸易、要军费,催债的来了。这时候高市要是乱讲话、乱出牌,那就真成了政治自杀。
再加上APEC峰会快开了,这可以说是她上任后的第一次国际亮相。对她来说,比起挑衅,更重要的是“稳”——稳住经济、稳住外交、稳住美国。她如果聪明,就该知道此刻最不能冒进。
嘴硬手软的台海策略所以,别看她刚硬,但在行动上,恐怕也是嘴硬手软,至少短期内不会太激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变得务实:一边迎合美国,一边继续维持与中方的最低限度接触。
这一点,从她保留茂木敏充就能看出来。茂木是出了名的“务实派”,在安倍时代就是既能和美国人谈判,也能和中国人喝茶。高市这时候留下他,说明她知道,政治需要缓冲,需要有人帮她打圆场。

再往深了看,她就是想复制安倍路线。但她的问题在于:有安倍的口号,没有安倍的分寸。要论手腕、经验、人脉,她离安倍差着好几层。
安倍虽右,却懂得现实主义,像是2006年上台,他的第一站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高市呢?她能不能做到像安倍那种灵活性,还真不好说。他俩的区别,就像一个是懂火候的厨师,一个是照菜谱的学徒。
那么,接下来她会在台海搞哪些动作?晓今认为有三点:
第一,打“嘴炮”。高市这个人,性格强硬、爱抛话题,最可能的动作是继续拿“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话当政治工具,对内刷存在感,对外迎合美国。她不一定真敢动手,但她一定会“动嘴”。
第二,搞“灰色地带”。什么意思?就是给台岛那些政客“开方便之门”。以后蔡英文、赖清德他们以“私人访问”的名义跑去日本,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抱紧美国大腿。前面晓今提到,特朗普马上就来了,除了谈钱,还会谈什么呢?高市肯定会借这个机会,强化美日基地的情报共享,给自己搞点“长程打击能力”。这些动作,表面上不是冲着台海,但实际上,就是在为那个“万一”铺路。

不过,从现实看,日本短期内不敢当那个“出头鸟”。
一是宪法限制仍在。二是日本社会对战争有天然恐惧感。三是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经济绑得太深。贸然冲突,等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高市很清楚,日本还远远没有独立到可以无视美国、对抗中国的程度。所以,她更有可能和美国打配合,在后勤、情报、基地支持上扮演“副驾驶”。
对咱们来说,关键是要看懂日本的两手策略:一手是配合美国、强化安全,另一手是维持对华沟通、避免经济脱钩。
坦率来讲,中日作为近邻,稳住关系仍然重要。但如果高市一意孤行,非要做出严重破坏和平的事,就像晓今之前说的,反而给了咱们出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