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以切特为“诱饵”,双塔扮演重要角色,雷霆的stagger变种战术

卫冕冠军雷霆vs火箭打响了新赛季“第一枪”,两队鏖战双加时、3个半小时,最终雷霆1分艰难取胜,比赛不可谓不精彩。其中在比

卫冕冠军雷霆vs火箭打响了新赛季“第一枪”,两队鏖战双加时、3个半小时,最终雷霆1分艰难取胜,比赛不可谓不精彩。

其中在比赛的第二节,雷霆频频发动以“Stagger”以基础延伸出的变种战术,两个战术回合帮助球队得到5分,打出了很高的得分转化率。

那么这个战术的名称、战术环节、战术理念分别是什么呢?

来自比赛第二节10:08的一个回合:卡鲁索持球过半场交球给肘区-三分线附近的哈腾,随后本场状态火热的切特在弱侧发动“Stagger”,但其实这个回合中切特只是“诱饵”,雷霆的真正战术目的是要以切特的佯攻起手,衔接哈腾与同侧威金斯衔接后续清空一侧的手递手(DHO)进攻。

哈腾的掩护帮助威金斯延阻了追防的贾巴里,使其抢出了突破身位优势,同时弱侧的阿门也没有进行刷卡骚扰,威金斯杀入油漆区上篮得手。

以切特作为stagger战术中的“诱饵”,能够利用火箭面对状态出色的切特防守会更加警惕的心理,使“诱饵”价值尽可能最大化。

同时,这个战术中雷霆双塔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让切特、哈腾二人都很好的参与到进攻当中的同时,既发挥出了切特作为空间型内线的特殊价值,又能很好的体现哈腾的策应、手递手能力。

这个回合,雷霆所发动的正是我此前在《解析“Stagger”战术变种》系列文章中第三期中所提到的:

“Stagger Decoy DHO”

战术。

用我自己的理解翻译成中文应该是:以梯次掩护(Stagger)为“诱饵”(Decoy)的手递手(DHO)进攻。

7:32雷霆“故技重施”:多特交球给哈腾后,弱侧的切特立即启动“Stagger”战术,与上个回合一样,切特只是作为“诱饵”,哈腾随即与同侧的米切尔发动手递手(DHO)进攻。

米切尔衔接手递手后直接使用一记持球投惩罚了谢泼德的走下线绕防。

活塞&国王队案例

24-25赛季,4.8日活塞vs雷霆

活塞以“Honrs”(牛角)站位的“Chin Cut”做为战术起手式,执行“Stagger Decoy DHO“:

施罗德持球过半场,杜伦和奥萨尔汤普森呈“Horns”牛角站位,施罗德交球给处在左侧“Elbow”肘区附近的杜伦,之后借汤普森的无球掩护,完成“Horns”站位的Chin Cut起手式。

随后,跑向弱侧底角和奥萨尔汤普森一起为哈达威设置”Stagger“。施罗德和汤普森的掩护质量并不高,莱尔斯轻松挤过,这也使得哈达威的无球没跑出机会。

不过杜伦立即转身,和CC完成一次“DHO”(手递手),CC接手递手突破杀向内线,面对小萨护框挑篮打进。

同一场比赛的第一节11:04,活塞再一次发动“Stagger Decoy DHO“,和上面回合同样的“战术起手式”、“战术环节”。这个回合CC借杜伦手递手后,杜伦再转变掩护方向,CC顺势衔接挡拆,用一记中投惩罚小萨的沉退。

有趣的是,做为这场比赛活塞的对手,国王队在第一节开局两次阵地防守被活塞通过“Stagger Decoy DHO“打成后,自己也在下半场的开局第一攻发动“Stagger Decoy DHO“战术:

区别在于,活塞的战术起手式是让小萨埋伏在底线,然后借4号位莱尔斯的“Zip Screen“(拉链掩护)上提接球,接球后落位在左侧肘区,发动“Stagger Decoy DHO“。

然后就是和上图案例中活塞同样的战术环节:中锋(杜伦/小萨)肘区拿球,弱侧的哈达威/德罗赞跑”Stagger“,随后中锋和强侧的坎宁安/拉文完成一次手递手。

拉文接手递手后杀向内线,面对杜伦的护框上篮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