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树梢杀手”直-10ME

在2024年新加坡航空展上,中国出口型直-10ME攻击直升机以「树梢杀手」的威名震撼亮相,其公开数据与实战性能引发国际关

在2024年新加坡航空展上,中国出口型直-10ME攻击直升机以「树梢杀手」的威名震撼亮相,其公开数据与实战性能引发国际关注。作为直-10家族的深度改进外贸版,直-10ME不仅延续了国产武装直升机的经典设计,更通过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全球中型武直的标杆。

一、核心性能参数与战术定位

直-10ME的作战航程达800公里,酬载量1500公斤,采用单旋翼带尾桨构型,机身紧凑且具备优异的超低空机动能力。其「树梢杀手」称号源于独特的战术运用——通过贴地飞行利用地形遮蔽接近目标,配合桅顶毫米波雷达实现「探头即打击」的隐蔽突击战术。例如,在高原山地作战中,直-10ME可将机身隐藏在山脊后方,仅伸出雷达探测目标,随后齐射射程25公里的CM-502KG导弹,这种「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让敌方装甲部队难以防御。

二、全维度火力配置

直-10ME拥有6个外挂点,可灵活搭配多种武器:

- 精确制导武器:除标配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射程8公里),还可挂载天雷-1远程空地导弹(射程超20公里)和天燕-90空空导弹(射程6公里),后者专为猎杀直升机设计,能直接攻击旋翼系统。

- 火箭弹与机炮:配备GR-5精确制导火箭巢(19发/巢)和FS70B空爆杀伤火箭弹,配合23毫米链式机炮,可对集群目标实施饱和打击。

- 创新战术组合:通过复合挂架实现「16枚反坦克导弹+2具火箭巢」的极限配置,单次出击即可瘫痪敌方装甲纵队。

三、尖端航电与防御体系

直-10ME的航电系统堪称「移动的战场指挥中心」:

- 态势感知:桅顶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可360度扫描,对地面车辆探测距离超20公里,同时为多枚导弹提供目标指示。

- 主动防御:

- MAWS/RWR:双波段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可实时探测来袭导弹的方位与类型。

- DIRCM:翼尖激光定向干扰系统通过发射高能激光束,能有效致盲「毒刺」等红外制导导弹的导引头。

- 红外抑制:发动机喷口上翘设计结合旋翼下洗气流,将红外信号特征降低70%以上。

- 被动防护:关键部位加装6块复合装甲,可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直击,油箱采用自封设计并填充阻燃材料,中弹后仍能维持30分钟飞行。

四、出口突破与实战验证

巴基斯坦作为首个用户,已于2025年接收首批40架直-10ME,并将其部署至印巴边境高原地区。这批直升机配备涡轴-9G发动机(功率1500千瓦),在海拔4500米的克什米尔地区仍能保持满载作战能力,彻底扭转了此前美制AH-1F直升机「高原缺氧」的劣势。巴军方测试显示,直-10ME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比土耳其T-129提升40%,且兼容北约标准弹药,大幅降低后勤成本。

除巴基斯坦外,直-10ME还吸引了非洲与中东市场的关注。2024年非洲航空航天展上,其沙漠适应性演示成功打动尼日利亚等国;沙特、埃及等国则对其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蜂群战术」表现出浓厚兴趣。相比单价3500万美元的AH-64E,直-10ME仅1500万美元的售价更具竞争力,且维护周期缩短30%。

五、未来升级方向

中国军工正以「用户需求驱动」持续优化直-10ME:

- 动力系统:中法联合研发的涡轴-16发动机(功率1800千瓦)预计2026年装机,将使载弹量提升至2吨,并支持吊运「苍狼」全地形突击车实施立体作战。

- 智能化:通过数据链整合4架「彩虹-301」无人机,可实现「侦察-定位-打击-评估」闭环,作战效率提升3倍。

- 多任务能力:计划集成ET-60轻型反潜鱼雷,使其具备对近海目标的打击能力,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直-10ME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武装直升机领域已从「技术追赶」转向「体系引领」。其在新加坡航展的惊艳表现,不仅为国际市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更以实战验证的可靠性,打破了西方对高端装备的垄断。正如巴基斯坦军方所言:「直-10ME不是简单的替代品,而是重新定义了中型武直的作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