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的峰值后,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三年下降,至2026年降至343万人,四年间累计减少超百万。这一变化标志着考研热从惯性增长进入理性回调阶段,呈现出“高位回调、理性趋稳”的阶段性趋势。

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首要原因是市场挤出泡沫、回归理性。此前考研人数的迅猛增长中,包含了不少盲目和“随大流”的成分,部分学生受同辈压力、逃避就业等因素影响而选择考研。随着社会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毕业生展现出更为清醒的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意识,开始对考研进行更为深入的审视和精细的分析,不再单纯地将考研等同于上进,而是将其视为实现个人未来职业规划的路径之一,并与直接就业、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其他路径进行审慎比较。

同时,劳动力市场评价标准转向“能力本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养愈发重视,相较于拥有亮眼简历的应试型人才,更青睐能解决复杂问题、创造实际价值的创新型人才。这使得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稀缺性不复存在,学生们开始用更务实的眼光衡量读研的“投入产出比”。

此外,读研成本攀升也是促使考生理性选择的原因之一。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学费上涨、学制调整、住宿成本增加,共同推高了读研的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