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电信许可证##ICP##EDI#
一、公司主体:内资属性 + 合规经营范围是基础
申请 ICP/EDI 许可证的首要前提是具备合格的公司主体。首先,企业必须为纯内资公司,外资持股或合资企业需走专门的审批流程,不仅周期更长,要求也更为严格,普通企业需优先确认股权结构无外资成分。其次,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必须明确包含 “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或相关具体表述(如 “互联网信息服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 等),若经营范围缺失该类目,需先完成工商变更,补充对应项目后再提交申请。
二、注册资金:不低于 100 万元人民币(认缴即可)
ICP 许可证与 EDI 许可证对企业注册资金的要求一致,需满足注册资本≥100 万元人民币。需注意的是,当前政策允许认缴制,无需实际缴纳到位,但需在营业执照中明确标注注册资本金额,且需确保认缴期限符合企业经营规划,避免因认缴期限问题影响审批进度。
三、人员配置:3 名及以上员工需缴纳社保
申请过程中需提供人员社保证明,这是监管部门核查企业实际运营能力的重要依据。企业需为至少3 名员工连续缴纳近 1 个月的社保,并能提供社保局出具的正式缴纳证明(含员工姓名、社保编号、缴纳月份等关键信息)。员工身份需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单位需与申请公司一致,避免出现代缴、断缴等情况,否则可能导致申请驳回。
四、域名与备案:需完成工信部 ICP 备案且归属公司名下
域名是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核心标识,申请许可证时需满足两个关键要求:一是域名所有权必须归申请公司所有,需提供域名注册证书(注册人信息与公司营业执照一致);二是域名需已完成工信部 ICP 备案,备案主体需与申请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完全匹配。未备案的域名需先通过服务器服务商提交备案申请,完成备案审核(通常需 7-15 个工作日)后,再推进许可证申请流程。
五、技术与管理:具备合规的运营基础条件
企业需证明自身拥有与业务开展相适应的场地、设施及技术方案,包括固定的经营场所(需提供租赁合同或产权证明)、必要的服务器设备(可自有或租赁,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完善的业务运营流程及技术架构方案。同时,需建立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如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内容审核机制、应急处置预案等,确保业务运营符合《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