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成都第三季度网约车数据出炉,赚不到钱,司机有证也不跑网约车了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 10 月 20 号刚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把网约车行业的尴尬现状摆得明明白白:全市每天在跑的网约车有 8.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 10 月 20 号刚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把网约车行业的尴尬现状摆得明明白白:全市每天在跑的网约车有 8.75 万辆,比上季度还多了 3600 辆,但每辆车每天还是只能接到 15 单,毛收入刚过 300 块。

这 302 块多的流水看着还行,可扣掉平台 25%-30% 的抽成、100 多块的日租金,再加上 40 块左右的油费电费,司机实际到手也就一百多块。就算一个月天天连轴转,挣得也刚够4000块,在成都连基本生活都得精打细算。

最扎心的是 “有证没人跑” 的反差。现在成都持网约车驾驶员证的有 31.6 万人,算下来差不多每 70 个常住人口里就有一个持证司机,可每天真正出车的才 8.81 万人,超 60% 的持证者宁愿让证件 “躺平” 也不跑车。

车辆这边更夸张,22.4 万辆有证网约车里,实际运营的还不到四成,闲置的车堆起来能抵得上 10 个出租车队,不少司机调侃 “现在考个证比考驾照容易,可考了也只能当摆设”。

为啥有证不跑?说到底还是赚不到钱,还得倒贴时间和精力。平峰时段,司机们只能开着车在绕城高速附近瞎转悠,空驶率超过 60%,有时候半小时都接不到一单;好不容易熬到早晚高峰,核心城区的订单又得抢破头,这会儿运力利用率能飙到 92%。为了把租金赚回来,司机们都得掐着点干活:早上 7 点前必须蹲守春熙路,晚上 9 点后得死守双流机场,38.7% 的车辆每天在线超过 12 小时,可时薪常常不到 15 块,比成都 22 块的最低时薪还低一大截。

平台的套路更让司机寒心。三季度投诉最多的 J 刻出行、量子出行这些中小平台,要么派单乱得离谱,要么客服根本联系不上。

9 月份开始,成都整治了 18 家平台,注销 12 家许可证,下架了量子出行、繁荣出行等 3 家问题平台,订单合规率总算冲到了全国前三。可合规了也没给司机带来订单增量,现在成都人出门 82.6% 都选地铁、公交这些公共交通,网约车早成了 “补充选项”,市场蛋糕就这么大,车却越增越多,僧多粥少的局面根本没法改。

更无奈的是 “明知坑还往里跳” 的矛盾。交通运输局早就提醒行业 “公司多、人多、闲置车多”,2025 年 1-9 月驾驶员证核发量都同比降了 57.8%,可这季度还是新增了 3600 名司机。

有司机道出实情:“不是想入行,是就业压力大,只能来试试水”,可试了才发现,租车每天 150 块,月固定支出超 5000 块,不少人干了俩月就把证收起来转行了,考证容易跑起来却难了。

现在充电站里常能看到有意思的景象:一边是少数车辆亮着灯等早班单,一边是有人在给闲置车辆贴 “转租”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