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
近日传重磅喜讯!
祈福英校斩获世界发明展三项大奖
全球唯一“全满贯”
实现历史性突破,再创传奇!
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青少年创新实力!

1.全球唯一!
祈福英校荣获世界发明展“全满贯”!
近日,第7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盛大举行!作为业界公认为的“全球创新风向标”,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与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并称 “全球三大发明展”,且以 “评审公正、规模宏大、技术前沿” 的特质位列之首。
在这个全球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顶级殿堂,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科技组的高中学生蒋沛轩、姜奕言、陈泊霖、黄颂凯、杨天阔的创新发明《非机动车动能回收装置》,以其创新价值与实用价值,在众多创新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三项国际大奖,成为本届世界发明展全场唯一实现 “全满贯” ,实现历史性突破!

1)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金奖
2)最佳国际发明奖
3)世界创意金奖
2.高规格、强对手!
见证祈福英校科创实力!
本届iENA吸引了德国、中国、美国、日本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40多项

最新发明作品同台竞技,竞争激烈。
中国创新代表团本届参展规模也再创新高,100 多项高水准创新成果与60 多项青少年创新项目,其中不乏国家级科研力量的硬核成果:清华大学 “零排异脑机接口” 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 “海水制氢” 技术,香港中文大学抗体研发项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藻华智能化预警系统......
在这样高规格、强对手的平台上,祈福英校学子的成果能脱颖而出,更凸显其创新实力。

3.国内唯一!
祈福英校连斩25 金,再创传奇!
站在世界发明展的舞台,每一“金”都含金量十足。而自 2013 年至今,祈福英校已在全球四大顶级发明展(瑞士日内瓦、德国纽伦堡、美国硅谷、美国匹兹堡)中持续突破,累计斩获25 项国际金奖,成为国内唯一一所在这四大展会均连续获金奖的学校!
这一成绩不仅是学子创新能力的证明,更标志着学校科创教育已形成 “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 的稳定体系,成为中国校园科创教育的标杆。

4.发明作品揭秘:
创新&实用价值,惊艳全场!
时下,环保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骑自行车。经祈福英校学子们调查发现,城市骑行在拥堵和下坡时也存在动能浪费问题,于是提出了“非机动车动能回收”的研究方向。
祈福英校学子历时 3 年潜心研发,将动能回收技术首次应用于非机动车领域,打造《非机动车动能回收装置》——创新性实现骑行动能回收再利用,精准解决非机动车 “动能浪费” 与 “续航焦虑” 两大核心问题!该研究也适用电动自行车等,在电动自行车使用激增的今天,《非机动车动能回收装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可见一斑。
1)创新亮点:三档智能回收系统
强回收第3档: 在长下坡路段,前后轮发电机同时参与动能回收发电,功率达50W。
中回收第2档: 在缓行、中等坡度行驶,后轮两个发电机发电,回收功率约30W。
弱回收第1档: 在平路或低速行驶,后轮或前轮一发电机发电,回收功率约15W。

2)核心用途:三大场景破解实际需求
设备供电:为车载电子设备(车灯、导航仪、手机等)实时供电,告别户外骑行 “设备断电” 困境;
续航延长:为电动助力单车补充辅助电力,有效提升续航里程,降低充电频率;
安全防护:提供可控的减速效果,减少传统刹车系统的磨损,延长刹车使用寿命,提升骑行安全性。
5.现场高光不断
专家权威认可,欧洲首富“谈合作”!
展会现场,评委团队对《非机动车动能回收装置》进行了严格考核:不仅全程聆听学生对发明原理、应用场景的讲解,还通过动手实操检验装置的受力稳定性,细致观察动能回收与电能转化的实时效果。最终,装置的 “创新性” 与 “实用性” 获得评委一致公认,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现场,祈福英校展位上前来了解发明项目的专家、发明家、游客等络绎不绝。“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带着欧洲首富过来了我们的展位,听了我们的作品后,他表示很满意还希望买下我们的作品。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很激动。”
6.国际舞台展风采,英语表达赢得赞誉
作为沉淀了30多年的双语教育学校,祈福英语学校学子们在国际赛场上也展现了亮眼风采,他们以精准的专业术语、流畅的学术表达和自信的互动风采,向全球评审团完美呈现中国青少年的创新实力,也赢得了高度赞扬!
展会现场,学生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背书式介绍,每一位专家、游客会根据介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们要现场应对与回答,这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术语,十分考验英语的表达,祈福英校学子们英语实力过硬,现场对答如流。
在面对突发情况,如临近最终评分时,需要对作品介绍进行调整,同学们在短时间内以快速重新梳理表述,最后以最精简准确的方式展示给最终评委,获得满意评分!

7.科创见证蜕变
拓宽视野,锻炼韧性与合作
回想起远赴德国参展的几天,同学们依旧激动不已,同学们纷纷表示觉得特别荣耀能能参加国际发明展,于个人而言,站上国际舞台扩展了自己的视野,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能力;于社会而言,自己的发明创新在资源利用上作出了贡献;于国家而言,这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少年的创新实力!
而回想整个作品创作的3年,同学们也感慨万千。“从一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然后去寻求解决方法,中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怎么设计发动机跟这个摩轮胎之间的连接方式,一开始我们采用了很多个尺寸的轮胎,但是发电效果都不太理想。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大家分工合作,一个个去攻克问题。”
“因为我本来打算的以后大学的专业就是工科,然后通过这一次的这个研究,我也跟着学习了有很多技能,就比如说发现问题并与那个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如何通过这个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方式,以及在调试中我们调试实验作品中需要用到的什么实验手法,然后以及各种模型的参数的一些学习和了解,然后我相信这些会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增加了我对组装机械这一方面的经验,然后我相信这个对我以后学习工科有非常大的帮助!”
学子们由衷感谢邓九贵、冯杰云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更感恩学校从小学阶段便筑牢的英语教学根基,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自如展现中国创新实力。

8.先进理念,多维赋能
祈福英校科创教育行稳致远
祈福英校 25 金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学校多年来坚持科创教育、多维赋能体系的必然结果。
1)理念引领,深耕创新土壤
学校始终将科技创新教育置于核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与国际视野。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副董事长孟丽红自 2001 年起便出资支持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彭磷基先生总是在百忙中抽空来到学校探究性集体创新比赛现场,询问学生设计与制作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勉励获得发明、创新奖的学生和老师们。校领导则将科创活动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培育氛围。这次获奖后,彭磷基先生也亲自到学校祝贺和鼓励获奖老师和同学梦!
2)硬件支撑,搭建实践平台
2015 年,学校设立 “彭磷基科技馆”,配备专业实验设备与研发工具,为学生提供从 “创意构思” 到 “原型制作” 再到 “成果优化” 的全流程支撑,彻底打破 “纸上谈兵” 的教育局限。
3)师资赋能,凝聚育人合力
学校组建了一支热爱科创、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重用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教师,譬如学校重用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科教师邓九贵,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发掘潜能、激发兴趣,形成师生同心的科创育人格局。
4)课程先行,抢占发展先机
2017 年,学校前瞻性开设 “人工智能课程”,提前布局前沿科技教育,让学生从小接触 AI、编程等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赢在起点。
5)活动赋能,覆盖全学段成长
常态化开展科创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跨地域研学之旅等多元活动,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让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找到科学探索的方向,持续激发创新潜能。
25 项国际金奖不是终点,而是祈福英校科创教育的 “新起点”。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 “创新、实践、探索” 的核心精神,持续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