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贾平凹说人生要学会放弃?那些逼你坚持的人不会告诉你的事

凌晨三点的星巴克还亮着暖光,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辞职信已经发了半小时呆。手中焦糖玛奇朵的奶泡凝结成灰白色块状物,像极了我在

凌晨三点的星巴克还亮着暖光,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辞职信已经发了半小时呆。手中焦糖玛奇朵的奶泡凝结成灰白色块状物,像极了我在职场里逐渐凝固的激情。隔壁桌突然传来瓷杯碎裂声,穿驼色针织衫的女人蹲在地上捡拾碎片,鲜红血珠滴在拿铁拉花的树叶图案上,竟有种诡异的和谐。

这画面让我想起三年前在老家属院目睹的场景。楼下的李叔抱着摔碎的青花瓷缸瘫坐在地,那是他走南闯北三十年攒下的唯一念想。我当时不懂他为何不找人修补,直到昨晚在急诊室遇见他儿子——那个坚决不愿继承修锅手艺的年轻人,额头缠着渗血纱布,说父亲抡起炒锅要砸碎他新买的笔记本电脑。

【第一幕:铁锅里的黄金时代】李叔的修锅铺子飘着永远不散的焦糊味,工具箱里三十六把形态各异的铁锤在晨光里闪着冷光。1987年他花三个月工资置办全套工具时,绝不会想到三十年后要拿这些吃饭家伙砸向亲生骨肉。"修锅是门绝活!"他总爱用磨砂纸般粗糙的嗓门跟客人念叨,"看见没?这裂缝要先用黄铜钉打底......"

我至今记得他演示补锅时的模样:布满老茧的拇指按住烧红的铜片,火星溅在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浑然不觉,仿佛那些跳跃的火星才是他生命的养分。可当儿子把刚考取的UI设计师证书拍在油腻腻的工作台上,那张被炉火熏黑的脸第一次露出彷徨:"现在谁还补锅?网上九块九包邮的锅摔了直接换新。"

【第二幕:婚姻里的千层酥】朋友夏琳婚礼上的拿破仑蛋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六层酥皮夹着五种不同口味的奶油,新郎在切蛋糕时突然笑场:"像不像我俩吵架?每次冷战都叠一层,最后全靠奶油黏着。"当时所有人都当是甜蜜玩笑,直到上个月看见夏琳在烘焙教室把裱花袋砸向墙壁。

"他说我该去考公务员,说玩面团没前途。"夏琳抹着脸上混了草莓酱的眼泪,"可当年他追我时,说最爱看我专注裱花的样子。"烤箱里焦黑的泡芙像极了她婚姻的现状,奶油馅料从裂缝中争先恐后往外涌,就像那些积攒多年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

【第三幕:亲子课桌上的楚河汉界】女儿的书包总像灌了铅,那天我终于忍不住倒出所有东西。除了课本练习册,还有三本翻烂的《三体》和半块雕刻到一半的椴木。"老师说这些影响学习。"她低头抠着美工刀划出的桌痕,"但刘慈欣说给岁月以文明,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那些歪歪扭扭的木雕小动物在窗台排成检阅队列,晨光给它们镀上金边时,我突然想起父亲烧掉我漫画书的那天。三十年过去,同样的战役仍在无数家庭上演,只不过武器从火柴变成了碎纸机,战场从阁楼转战到朋友圈。

【转折:中药铺的黄昏】胡同深处的陈氏药铺关张那天,九十岁的老掌柜执意要亲手贴封条。紫檀药柜抽屉把手上包浆温润,最后一次拉开时带起细碎尘雾,三百六十五味药材的气息在暮色中汹涌成河。"不是没人抓药,"他摩挲着祖传的铜药碾,"是现在的病,多数药材治不了了。"

这话让我想起上月在医院看到的场景:心理咨询室排队的年轻人绕着走廊转了三圈,他们举着手机扫码取号的模样,像极了当年人们跪拜神佛时的虔诚。时代病灶在变,可我们仍执着于祖传秘方,就像李叔至今不肯换掉那台需要抡锤子修理的老灶台。

【顿悟时刻:菜市场的存在主义】今早在水产区见到惊人一幕:鱼贩老赵的杀鱼刀突然换了方向。那把跟了他二十年的柳叶刀不再剖开鱼腹,转而开始雕刻冰渣。"反正现在年轻人都买处理好的净菜,"他雕出的小企鹅在碎冰堆里憨态可掬,"杀鱼是营生,雕冰是生活。"

冰晶在他指间折射出虹光时,我忽然明白贾平凹那句"不能宽容的就放弃"的真意。放弃的不是某个具体物件,而是附着其上的执念。就像李叔最终把那套修锅工具捐给民俗博物馆时,暮色中工具箱碰撞的声响,竟比往日抡锤补锅时更清脆动听。

收银台前的情侣为买三文鱼还是巴沙鱼争执不下,我摸出手机拍下老赵的冰雕作品。取景框里,消融的水珠正顺着小企鹅的喙往下滴落,像极了我们终将释怀的某些坚持。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或许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在坚持与放弃之间,雕刻属于自己的生活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