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在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施工技术指南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在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施工技术指南黄土地基具有疏松多孔、湿陷性等特点,传统压实方法难以满足深层加固需求。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在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施工技术指南

黄土地基具有疏松多孔、湿陷性等特点,传统压实方法难以满足深层加固需求。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通过高频冲击力与揉搓作用,能有效提升黄土密实度、消除湿陷性。以下是其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原理与设备选型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

冲击压实机理

三边形冲击轮在牵引下滚动,利用凸轮半径差产生的位能落差(势能)与行驶动能结合,对地面形成静压、搓揉、冲击三重作用。

冲击力高达200~250吨,产生的冲击波以45°夹角向土体深层扩散,影响深度可达1.5~2.5m。

设备选型

首选25KJ三边形双轮冲击压路机(如YCT-25型),其双轮静重12t,最佳行驶速度12km/h。

牵引设备需匹配大马力拖拉机或装载机,确保持续牵引力。

二、施工前准备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

地基处理与参数设定

清除障碍物:移除地表植被、软土,标记地下管线。

含水率控制:黄土含水率需控制在最优值±2%~4%(ωopt-2%≤ω≤ωopt+4%)。过高易形成“弹簧土”,过低则压实效果差。

试验段标定:选取≥200m路段进行试碾,确定碾压遍数、速度等参数。

测量放样

布设测量断面,每20m设左、中、右沉降观测点,记录初始高程。

三、施工工艺流程

1. 初压阶段(1~5遍)——表层闭合

碾压方式:采用“S形”或“回形”路线,横向搭接≥20cm,纵向搭接1.5~2m,避免漏压。

速度控制:保持7~9km/h低速,确保表层密实闭合。

2. 主压阶段(6~20遍)——深层加固

提速冲击:速度提升至12km/h,冲击轮以错轮碾压方式行进(每次移动0.2m),消除碾压间隙。

沉降监测:每5遍测量沉降量,若连续2遍沉降差≤5mm,进入终压。

方向交替:每5遍切换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消除土体单向位移。

3. 终压阶段(>20遍)——稳定成型

补强边缘:边坡区域增加5~10遍碾压,距桥台/挡墙≥8m设减震沟。

平整处理:每3~4遍用平地机整平,最后用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

四、关键参数控制

技术指标 要求范围 依据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

有效压实深度 1.5~2.0m(补强厚度达2m)

合理碾压遍数 20~40遍(沉降量≤1cm/5遍)

行驶速度 10~15km/h(最佳12km/h)

含水率控制 ωopt±4%

压实度提升 1.5m内压实度增加3~5个百分点

五、特殊黄土处理技术

湿陷性黄土

冲击碾压可消除湿陷性,如山西太兴铁路项目冲碾40遍后,1.1m深度内干密度从1.35g/cm³提升至1.70g/cm³。

碾压后铺设土工格栅,增强整体稳定性。

高填方路基

分层碾压厚度≤1m,工后沉降率可降至0.1%~0.15%。

弹簧土治理

若出现弹簧土,立即停机,挖除湿软土层,换填碎石后补压。

六、质量检测与验收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

过程检测

沉降差控制:最后5遍沉降量≤1cm。

压实度检测:每5000㎡灌砂法检测1点,压实度需超设计值1%(如设计95%则需≥96%)。

验收标准

弯沉值:落锤式弯沉仪(FWD)检测值较冲碾前降低15%~30%。

芯样验证:钻芯取样显示补强厚度达2m,密实度满足规范。

七、安全注意事项

距构造物5m内禁用冲击压路机,改用小型设备。

操作员需持证上岗,每台设备配2人轮班,避免疲劳作业。

实时监测振动,民房30m外设振动监测仪(阈值≤2.5cm/s)。

结语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

装载机带的冲击碾压机通过“冲击-揉搓-压实”的协同作用,有效解决了黄土地基的深层加固难题。施工中需严格控制含水率、碾压遍数与搭接工艺,并结合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参数。该技术不仅提升路基均匀性与强度,更延长道路寿命约30%,为黄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