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接首都能源命脉的天然气管道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脚步丈量管线,以匠心雕琢技术,以热血守护安全。他们是国家管网北京管道公司琉璃河作业区的平凡英雄,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铸就不凡。
李明:管道安全的“鹰眼卫士”
当丰台区一处钻机轰鸣声逼近地下天然气大动脉时,管道工程师李明如离弦之箭抵达现场。面对组装完毕的钻机,他果断亮明红线:“高压管道危险,立即停工!”监督设备撤离后,他心中警铃未息。一小时后折返,果见钻机重返战场。他再次厉声制止,并迅速上报执法部门,硬生生将一场潜在灾难扼杀于萌芽。
这雷霆手腕,源自日积月累的严谨。山区阴保系统受困于信号不稳与杂散电流干扰,李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从精准测试到系统治理,形成“测-析-治-评”完整闭环,大幅提升设备自主维修与智能分析能力。在“7.31”洪灾后恢复战役中,他全程踏勘损毁的阴保设备,细致排查每一寸受灾管线,用行动为管道安全重建了无形的盾牌。
李明,荣获公司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田青:技术难题的“破冰先锋”
从输气工到技术专家,田青的11年成长史写满“钻研”二字。面对琉璃河分输站流量计饱受凝水结霜困扰的老大难问题,他没有等待外援,而是俯身设计出流量计外壳呼吸阀,一举解决了探头连线的进水顽疾,让计量数据重归精准。
当老旧PLC系统成为站场控制的“血栓”,田青主动担当改造重任。他逐件筛查替换老化硬件,反复测试优化控制逻辑,最终消除了控制系统“死区”,让流量计自动校时与管路切换如行云流水。在“7.31”洪灾最危急的时刻,陕京三线42#阀室控制系统瘫痪,田青连续鏖战48小时,成功恢复与国调SCADA系统的通讯,为抢险打通了关键的信息生命线——如一颗“钉子”,他以极致专业深嵌于管网运行的核心环节。
田青,荣获公司计量先进个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荣誉
张海明:危难时刻的“铁军脊梁”
退伍军人张海明把“管道段长”当作新的战场。面对管道上方丛生的树木与违章建筑,他是无畏的清道夫:全年清理树木占压237棵、实体占压30处,为管道安全廓清障碍。
2023年“7.31”暴雨,他负责的门头沟段管道遭遇重创。从子弟兵到管网铁军,他转身再赴险境。踏着泥泞碎石,他在山沟中徒步勘察十几公里,详细记录管道裸露险情,为后续抢修赢得48小时黄金时间。转移受困群众、协调抢修资源……他凭借日常建立的牢固群众基础,在风雨中开辟出一条条生命与能源的应急通道。“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他用沾满泥浆的足迹,在洪峰浪尖践行着铁血承诺。
张海明,荣获公司抗洪抢险铁军模范个人称号
这三位管网人,虽岗位不同,却以相同的忠诚与担当,与千千万万管网人守护着能源动脉。李明以如炬目光扫除风险,田青用创新智慧点亮技术之光,张海明凭军人铁骨冲锋于危难前沿。他们身上,闪耀着“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管网铁军精神,诠释着守护万家烟火的责任如山。他们并非站在聚光灯下,却以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汇聚成保障首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最坚实的力量——这,正是国家管网人无声却磅礴的奉献群像。(作者:赵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