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弘一法师:人生中最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文|幸福娃弘一法师说:“人生中最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我们时常感叹孤独,抱怨无人理解,却很少静心自

文|幸福娃

弘一法师说:“人生中最难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我们时常感叹孤独,抱怨无人理解,却很少静心自问:我又懂得自己几分?

说来也怪,人这一生,与自己朝夕相处,理应最了解自己才是。可现实偏偏不然。

我们常常看不清自己的真心,摸不透自己的性情,甚至会在某个刹那突然觉得陌生——那个藏在皮囊下的灵魂,究竟是何模样?

为何懂自己这般难?

想来,一是因为我们总习惯向外张望,却很少向内审视。眼睛长来本是观天地万物,我们也乐此不疲地观察他人、观察世界,可偏偏忘了瞧瞧里头那个自己。

日子久了,内心便像一间久不开启的屋子,积了灰尘,结了蛛网,连主人也记不清里头究竟藏着什么。

二是即便有心自省,也未必敢直面真相。人心如潭,深浅难测。有时探得深了,不免会触到些不愿承认的软弱、不敢正视的欲望。

于是我们宁愿活在表面的热闹里,用各种身份和角色包装自己,直到那层外壳坚硬得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三则是人心本就变幻不定。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又将不同。

就像河水奔流不息,我们每一刻都在变化中,刚以为抓住了什么,转眼就已不同。

这种流动的本性,让“懂得”成了需要持续不断的功课,而非一劳永逸的答案。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懂得自己比懂得他人更需要清明智慧。

这种懂,不是知道喜欢什么颜色、偏爱什么食物这般浅显,而是明白自己从何而来,为何成为今日这般模样,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恐惧是什么,在纷繁世相中究竟要守住怎样的核心。

当我们不懂自己时,人生便像船无舵手,随风飘荡。会因他人一句夸赞而沾沾自喜,因一句批评而自我怀疑;会追逐本不向往的虚名,拥抱并不需要的关系。

这样的日子过得越久,离真实的自己就越远,内心的空洞也就越大。

那么,如何才算是懂了自己?

我想,首先是能够安静下来,与独处为友。人在喧闹中容易迷失,在寂静中才听得见内心的声音。

不必刻意避世,但需每日留一段时光,卸下所有角色与面具,只是单纯地和自己待在一起。问问自己:快不快乐?为什么快乐?又为什么不快乐?

这般自问自答,起初或许茫然,久了,那层迷雾自会渐渐散开。

其次是要有勇气接纳全部的自己。人无完人,每个灵魂都有光与影。

懂得自己,不是只拥抱光明面,而是连那些阴影也一并理解、接纳。软弱也好,缺陷也罢,都是真实的一部分。

否认它们,便是割裂自己;接纳它们,才能获得完整。

再者,需要在世事中检验自己。独处时的感悟,需得放到现实生活中验证。

面对选择时的纠结,遭遇困境时的反应,与人相处时的舒适与不适——这些都是认识自己的最好镜子。

特别是那些让我们强烈情绪波动的人和事,往往最能揭示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真实需求。

懂自己的过程,如同拨开迷雾见青山。起初只见轮廓,渐渐看清树木溪流,最后连一片叶子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需要诚意,更需要不自我欺骗的诚实。

说来也妙,当我们真正开始懂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反而会更加通透。

不再强求他人理解,因为自己已经足够理解自己;不再因他人评价而动摇,因为内心有了稳固的锚。

这时你会发现,即使无人懂你,你也能安然自处;而正因为你懂了自己,反而有更多人会被你这种自内而外的澄澈所吸引。

人生如旅,我们都是行者。与其费力寻找懂你的外人,不如先成为那个最懂自己的内人。

这份懂得,是迷雾中的灯,风浪中的锚,让我们在纷扰世界中不失方向,在漫长岁月里安然自在。

夜深人静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可懂得我?若答案尚不明确,不妨就从此刻开始,踏上这趟最值得的旅程——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