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欧关系紧张,德国议员提议:别想当中国的教师爷,多讲点实际的

自从欧洲单方面叫停中欧投资协定以来,中欧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僵硬。尽管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外界普遍认为,中欧双方能够迎来一个

自从欧洲单方面叫停中欧投资协定以来,中欧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僵硬。尽管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外界普遍认为,中欧双方能够迎来一个缓和期,但事实证明,他们全都低估了美国对于欧洲的影响力,哪怕是顶着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巨大供应链压力,欧洲也要对中国展现出空前的敌意,不仅搞什么供应链去风险化,还对中国的产品增加高额关税,导致双方现如今陷入到了恶化的双螺旋当中。

在这一大前提之下,一些欧洲议员终于看不下去了,在公开场合说了些公道话,寻求解决如今的“困境”。

德国议员建议和中国务实合作

根据多家德国媒体在9月29日的报道称,德国选择党议员彼得•费尔瑟在出席本月出任德国联邦议会“中德议员友好小组”主席一职,针对如今中国与欧洲在合作上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自己的想法。费尔瑟认为,上一届德国政府注重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外交,直接导致该小组无法在对华接触当中“积累经验”,因此他强调,接下来德国与中国在打交道之时,应该聚焦在务实的领域,因为中德合作“非常符合双方的利益”。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默克尔时代对华的接触外交,在成果上要远远大于贝尔伯克时代的“教师爷”外交,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不同的价值观,对此人们也都不应该为此而“感到惊讶”,如果单纯因为所谓的意识形态,导致中德双方失去合作上的信任,那么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毫无疑问,相较于目前执政的“绿党”,德国选择党显然更加务实,特别是在其多个政治人物遭到“意外”之后,依旧能保持务实的对华态度,在整个欧洲都是难能可贵的,也让中方见识到了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也有费尔瑟这样的“聪明人”。

欧洲觉醒?

应该说,在涉华问题上,如今的欧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存在越多实体工业,且与中国合作越密切的国家才看待涉华问题时越为理性,不会盲目的被意识,心态和情绪所左右,而像立陶宛这样地理位置尴尬且位于东欧地区的小国,反而源于自身的亲美反华需要,会奉行极端反华政策,这也是欧盟内部的地缘政治使然。

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内部能有不同的声音,其实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中美国已进入关键期的当下,欧盟就很不站队,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就目前的贸易情况上来说,欧洲市场依旧是中国难以放弃的庞大贸易出口市场,加上如今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愈发的明显,如果欧洲内部没有理性派来拉一拉这些激进派,那么唯一的结果只会是双方彻底脱钩,获得一个双输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