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沉寂了整整10年的新鸭绿江大桥,终于传来了即将启用的消息。
据韩媒称,根据近期的观测来看,朝鲜桥头一侧出现新建结构,疑似海关或贸易设施,而中方一侧已完成路面标志。
新桥设计为双向各两车道,远胜现有老旧桥梁,这一切迹象都在说明,那座沉寂了10年的大桥,终于要重新焕发生机了。
相关资料显示,中朝新鸭绿江大桥始建于2010年,当时由我国出资22亿人民币进行修建,2014年主体完工。
按照原计划,新建的大桥双向四车道,将取代老旧的“中朝友谊桥”,成为两国经贸往来的新动脉。
然而,等到2014年主体竣工后,朝方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修引桥、大桥因缺乏配套而沦为“断头桥”。

此后10年,全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
新冠疫情重创了朝鲜经济,联合国制裁层层加码,俄乌战争让俄罗斯自顾不暇,无法对朝进行大规模贸易和援助。
由此,朝鲜的对外贸易额从2013年的60亿美元暴跌至2020年的5.39亿美元,几乎“锁国”。
而与此同时,我国的高铁网络已覆盖全国,辽宁丹东成为“一带一路”东北亚节点,沈阳至丹东的高铁开通10年,运送旅客超1.2亿人次。
可以说,朝鲜错过了我国发展的黄金十年。
2025年9月,金正恩第五次访华,当专列缓缓驶过丹东的鸭绿江旧桥,对于我们的情怀可能一下子冲击到了大脑。
70多年前,我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从这座桥跨过江面,抗美援朝,才使得朝鲜有了立国的资本。

如今,金正恩重走先辈们走过的道路,感慨之余,应该也有着新的思索和考量。
金正恩原本可以选择搭乘“苍鹰一号”专机,1小时20分钟飞抵北京,但他偏偏选择了更慢、更老的火车。
那一行为被解读为,那不仅是对祖父金日成“火车外交”传统的延续,更是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朝鲜愿意回到历史的轨道上,与中国并肩而行。
也就是说,朝鲜不能再错过中国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
尤其是,在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金正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东风-61、东风-5C、歼-35、无人作战方阵的震撼亮相。
那一刻给予了他足够的震撼,他意识到,中方展示的,不只是军事力量,更是国家组织力、科技力与制度自信。
他意识到,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如果在封闭下去,朝鲜只会更差。

过去十年,朝鲜将60%的外汇用于军事开支,导致民生领域投入严重不足。
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的X光安检机仍是2006年我国捐赠的二手设备,朝鲜国家航空公司仅有的3架图-204客机,平均机龄超过25年。
那种“先军发展”模式在制裁环境下难以为继,2024年朝鲜GDP增长率仅为0.7%,创1997年以来新低。
此前,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30万吨援助小麦,虽能缓解燃眉之急,却终究无法帮他脱贫。
尤其是工业设备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严重限制着朝鲜的发展,当前朝鲜90%的机床来自我国,70%的电力依赖中方供应。
虽然朝鲜一直想靠自己,不想依赖我们,但实际的发展却不尽如意,而我们早已跨上了快车道,实现了多个领域的领先。

据我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7月中朝贸易额达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但朝鲜外汇储备仍不足40亿美元,仅够支付三个月的粮食进口,要想打破困局,还必须扩大与我国的贸易合作。
于是,沉寂了10年的新鸭绿江大桥,成了朝鲜打破困局的突破口。
对朝鲜而言,新大桥的启动和通车,不仅是贸易通道的打通,更是“经济生命线”的重启。
疫情与制裁之下,朝鲜国内物资极度短缺,连基本粮食和燃料都依赖俄罗斯“救济”。
但俄罗斯自身深陷战争泥潭,无法长期支撑朝鲜的消耗。朝鲜若想真正摆脱困境,必须打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工业国的大门。
而中国,也乐见其成。
大桥一通,丹东将成为中国对朝贸易的枢纽,辽宁的建材、机械、电子产品可源源不断进入朝鲜。
朝鲜的矿产、劳动力、港口资源也能为我国东北振兴提供新空间。

另外,朝鲜的这一战略调整,发生在复杂的地区地缘背景下。
外界有关注到,中朝高层近期互动是否会扩展为更广泛的外交活动。
有分析认为,我国高层可能会在10月访问平壤,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据此前消息所称,特朗普借APEC之机访韩并与金正恩在板门店会面,届时可能出现中、朝、美、韩四国领导人在朝韩两地展开密集外交的局面。
由此,在复杂的棋局中,朝鲜重启新鸭绿江大桥的做法,成为其非常智慧的平衡艺术。
一方面与俄罗斯保持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同时不放弃与美国对话的可能性。
这种多边外交策略,都给朝鲜迎来了最大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
读者们,关于“朝鲜重启新鸭绿江大桥修建”,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