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
书接上回,广元四天的行程,前两天是徒步古道,后两天准备休闲游,去几个景区,这几个景区也是古道的一部分,今天选逛的是剑门关,门票一百,会背蜀道难可以免门票,我从前两三天就开始背了,然后一路也背了过来,本想让孩子们也背会,她们忙别的,也懒得背,儿子在来的车上背了几次,到今天背的还有点生。
前两天景区还发出了限流的警告,节假日出来就是比较麻烦,前两天是户外,没有人挤人,今天到了景区,应该避免不了吧,早上车到景区,剑门古镇,先逛逛古镇,
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新建筑,


剑门关镇蜀汉时称剑阁,隋唐时始称剑门关,剑门关镇属山区丘陵地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边缘,有典型的褶皱地貌。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

这个牌楼估计是有点年代。


开始考试了,我勉强通过,儿子没带身份证,考官说不能考,后来可能看到儿子有点失落,于是让考一次,结果儿子考到最后一段时,想不起后面的了,那就买门进入吧,其实重要的不是省钱,而是享受这个过程,无形中背会了蜀道难,也是收获。
景区有三个大门,我们从南门进的,东门在山顶,西门在鸟道下面,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其实蜀道难,金牛古道并不难,最难的点,也就是在剑门关吧,大剑山中间的一个裂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形像。李白诗中的很多形像,在徒步古道中我们是真的没有看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哪有?
估计也只有走到鸟道和猿猱道上才会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感觉吧,那两条道是古道的一部分吗?只是当地人上山的小路吧,肯定不会是金牛古道的大路。

剑门蜀道剑阁道,位于剑阁县东北小剑山、大剑山之间的两河口至剑门关,是古金牛道(石牛道)南段的险峻路段,长30里。三国时,蜀相诸葛亮以小剑至大剑连山绝险,有隘束之路,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故称剑阁道,隋开皇初剑阁道被毁。民国24年沿剑阁道修筑川陕公路,至此,古剑阁道遗迹无存。

经过一个小瀑布。

的确有点像个人头,鼻子,额头,眼窝,头发都有。




剑门关楼,古已有之,昼启夜闭,但不知始建于何代何年,屡毁屡建。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为三层,甚为雄伟。清代修复,仍为三层。最底层是条石砌成的拱形石门,有铁皮包护大门两扇,每扇突起九九八十一颗乳钉,一闭铁门便无法进入关内。门额正中镶嵌“剑阁”二字。上筑堞垛,居高临下,供嘹望、射击,面北关门两边石墙刻有楹联。第二层阁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面北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顶楼面北的匾额_上书“雄关天堑”,系果亲王所题,金光耀眼。楼阁中塑诸葛亮坐像,四面绘有壁画。关门内置傍壁级道,可登顶阁。关楼四角悬挂金铎,随风琅琅声响。



民国24年(1935年)冬,修筑川陕公路时,将关楼拆毁,改成通道。
1966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游剑门。郭老题诗:“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栈已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
于立群手书“雄关漫道真如铁”大字隶书条幅。
1993年,剑阁县人民政府仿古关楼规制倚崖傍溪,重建关楼于道左,2008年5月12日,剑门关关楼在8.0级强震中被夷为平地。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由黑龙江省援建,以1935年因修川陕公路而撤毁的明代风格的关楼为依据在原址重建,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关城其实是09年修的。

这是1902年时的关楼。

83年建的关楼,04年拍摄



这是一线天,不知道是原有的还是新修的。

对面的山峰,山上也有建筑,新建的,仙峰观,在剑门关隘口西侧的最高峰上。峰顶原有一庙,名“玉皇”观,建于清嘉庆年间。古庙两层,粉墙青瓦,三面临悬崖,地势险绝。登上观楼,如置身云端,岷山雪照,剑门云海,尽收眼底。“文化大革命”中,庙宇被毁。1985年,剑门人民在仙峰观南坡开垦八百亩梯形茶园,种植茶树。1989年,地方政府和群众筹资重修观楼,




石笋峰。是一圆锥形的巨石,如竹笋拔地而起,直刺蓝天,因名。笋峰底部周围长70米,高79米,峰顶部有一棵小树状如冠冕,有“梦笔生花”之说。






我对景区不敏感,整个景区没有什么能吸引我的点,鸟道什么的听说有点险,可一是这次预约不上,二来走哪个还要挂安全带,和华山的什么长空栈道一样,这种对于游客所谓的险路,对于我一个玩户外的老驴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攀冰,崖降比不那剌激百倍?就是走的很多的户外路线也要比那剌激,户外的很多路线没有保护措施,完全需要自己小心谨慎,这些才是真正的危险。


双穿洞,在穿洞梁,有大穿洞、小穿洞合称双穿洞,均为砾崖洞。大穿洞长18米,宽6米,洞顶似卷石长桥,洞口对穿。小穿洞极狭窄,进口形似喇叭,匍匐而进,出口似鱼咀,突出石壁外,距崖底170多米。在洞口瞭望,关外景色尽入眼帘。


梁山寺,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始建于唐,历代有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院中有紫荆树一株,树龄数百年,形态奇异。寺院内原有一长方形水池名“乌龙池”,水深数尺,冬夏不涸。池中有一椭圆花石(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呈有黑、白、灰等色的鸟、虫、兽花纹,称“镇山宝”(已遗失)。池内有黑背、金腹、四脚,宛如龙状的蝾螈,人称“乌龙”,夏秋洪涝时常有出现。今寺辟为“506”电视转播台用房,



这好像是个千年啥树来?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1935年3月31日至4月2日,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的直接指挥下,分三路进攻剑门关,在剑门关隘消灭川军守备部队,最后在关隘东侧险峰营盘嘴激战,歼守军3个团,取得全胜,红军亦损失惨重。
姜维城,是剑门关隘口东的一座山,也叫“营盘嘴”,为历代兵家扼守剑门关口的军事要地。顶端地势较开阔,长满了茂密的荆棘灌木,是天然的掩蔽工事。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退守剑阁,抵御魏将钟会大军,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姜维城北临剑门峭壁,西绝剑门关隘口,东止后关门隘,三面踞险,唯南连剑门场,能容下数万兵马。姜维在此扎营后,“姜维城”的名字便流传下来。

大部队逛的比较快,逛完了剑门关,又去了翠云廊景区,然后我们一家四口,从景区逛完,做免费的景交车到了翠云廊会合他们,晚上住在了广元的宝轮镇,明天逛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
早上带大家去昭化古城,原来我们不打算进去,后来才知道和平遥一样,门票古城里的几处景区的通票,不进哪几处景点,古城是免费的,古城也是金牛古道的一部分,
让人扫兴的是城门口有个人拌的熊猫,孩子看见了,有点兴奋,我也没多想,以为是景区的宣传人员。然后我们就给拍了几张合照后,然后她也不坑声,把身后的牌子亮了出来,收费20元。纯纯的骗子一个,很多景区都有类似的。在孩子面前,我也不想和她争辨什么,算是下次吸取教训吧。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交汇处,占地面积约0.29平方公里,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昭化古城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还因为是古代重兵布控的军事要地,被誉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
现存的昭化古城是明代重建,古城的基本格局和规模都得以留存,城里至今还留存有三座城门。东门曰“瞻凤”,西门曰“临清”北门曰“拱极,
张飞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蜀国大将军病死昭化并葬于昭化。相传此地是刘备入川第一站的葭萌关所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葭萌古蜀道、张飞夜战马超的战神坝、姜维固守的牛头山寨和姜维井。


















观音岩石窟
昭化古城出来,我们去寻找观音岩石窟,唐化石窟,没有路标,导航过去,还要徒步,经过当地小村庄,有很多果实,出算是深度游,在当地村里溜达。结果到了石窟却进不去,只能从墙外看看。

现存龛窟131龛,共计尊像380余尊。造像应均为唐代作品,最盛的时期是天宝年间,至德、元和年间陆续开凿,之后逐渐衰落。题材以单龛观音造像最多,其他有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地藏、文殊、志公、托塔天王等。
















鹤鸣山在普安住的时候,我们还去鹤鸣山逛了一下,那里主要看的东西也是石刻,摩崖三绝,唐代文学家元结撰《大唐中兴颂》,颂文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原文始刻于湖南祁阳浯溪石崖,后毁于战火。南宋绍熙年间,隆庆府通判吴盱翻刻于此。历久经年,原刻字迹模糊,明万历年间(1582年),知州陈宗凯又依此碑镌深字迹,恢复宋刻原貌,它是国内唯一完整的《中兴颂》。元文、颜书、加之鬼斧神工造就的石崖,文奇、字雄、石壮,人称“摩崖三绝”。











《剑州重阳亭铭》是唐代李商隐应剑州刺史蒋侑之邀,于大中八年(854年)九月撰写的碑铭散文,现存于四川剑阁鹤鸣山,与唐代道教造像、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并称“石刻三绝”
剑州重阳亭铭
陪臣未尝屡睹天子宫阙,矧得舞殿陛下耶!然下国伏地读甲乙丙丁诏书,亦有以识天子理意,尺度尧舜,不差毫撮,于绝远人意尢在。不然者,安得用江陵令,使上水六千里,挽大小虎牙、滟滪、黄牛险,以治普安。(阙一字)令既为侯,讲天子意,三年大理。田讼断休,市贾平,狱户屈膝,落民不识胥吏,四方宾颇来,系马靡牛(阙一字)树肤不生。乃大铲险道,绲石见土,其平可容考工车四轨,建为南北亭,以经劳饯。又亭东山,号曰重阳,以醉风日。南北经贳,若出平郡,无有噫(阙三字)三年,民恐即去,遮观(阙二字)请留,(阙二字)东山,实在亭下。侯蒋氏,名侑。文曰:
仁之为道,隆磊英杰。天简其劳,羡以事物。为君之(阙二字)蒋是(阙一字)撮取不穷,如武有库。蒋之有世,以仁为归。伯氏之宜,仲氏之思。厥弟承之,绳而不纨。以令为侯,天子之德。汝侯为理,剑有盈昃。君南臣北,父坐子伏。饮牛沤菅,田讼以直。市正镞清,谒归告休。朝雨滂沱,湿其肖头。民乐以康,愿有显庸。侯作南亭,北亭是双。至于东山,乃三其功。摧险为夷,大石是扛。亦既三年,民走乞留。伯氏南梁,重弓二矛。古有鲁卫,惟我之曹。惟仁之归,有世在下。其摅其超,尾马鬛马。惟蒋之融,由唐庞嘏。惟是亭铭,得其粗且。唐大中八年九月一日,太学博士河南李商隐撰。
皇泽寺
从观音岩出来,他们又去了皇泽寺,我经济紧张,没进去,网上找点照片吧。
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创建于北魏晚期,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摩崖石刻造像及其历代碑刻,




皇泽寺里保存有众多碑刻,其中有一组镶嵌于五佛亭北侧廊内石壁上、由十四块石碑组成著名的《蚕桑十二事图》。蚕桑十二事图以“蚕神”马头娘倚马思蚕作首图,把人们带入了、桑茂蚕肥、茧大丝长的丰收境地。


凤翔楼






千佛崖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又不断开凿。其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首位,全长388.8米,山崖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龛窟作多层次排列,最多达13层,现有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躯。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

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龛、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规模最大,共有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是武则天之化身。





大家从千佛崖出来四点多,我们今天赶往汉中住宿,最后一天回家,早上六点出发,到霍州下午五点左右,结果,霍州到灵石就走了两个多小时,晚上八点左右安全到达灵石,活动结束,
国庆出行,我们一路运气很好,没下雨,也没怎么堵车,在景区逛的时候,人也算不上很多,没有人挤人的感觉,感谢小郝司机,也感谢各位老哥老姐们的支持。
广元的确是个人文历史比较厚重的地方,可惜我没什么文化,几处国保石刻都没看,历史上有太多的故事,都和这里有关,我也通过这次行程,学到了很多,长了不少知识,期待下次出行,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约一下。看看你们想去哪里?有美景的地方优先,不去景区,以那些自然美景为主,有兴趣的可以多交流一下。希望能一起同行,有缘再见。
红线是108国道,基本和金牛古道并行,90年至2002年,G108线是剑阁的运输大动脉,最高车流量1万车次/日。2002年绵广高速公路通车后,G108线车流量降低,但仍是县境内重要的民用和战备交通干线。08年10月1日,剑门关隧道将正式通车,在剑门关中穿行了78年的108国道将由地上改从地下潜行11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