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一装,洗澡、上厕所再也不怕摔了!”近日,绵阳市仙海区2025年经济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全区共10户低保、特困供养、高龄独居老人家庭受益,居家安全与便利性得到显著提升,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与社会温暖。

本次改造工程由绵阳市游仙区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工作自8月7日启动,至9月24日结束。项目坚持“一户一策”的精准原则,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受益对象涵盖了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残疾人及独居老人等多类群体,其中存在交叉情况,确保了帮扶的精准到位。

改造内容紧密围绕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展开。在安全防护方面,项目实现了100%的居家地面防滑处理,共计安装安全扶手22根,并配备了紧急呼叫装置,有效预防和应对意外跌倒风险。在功能改善方面,为方便老人起夜,安装了太阳能感应灯;为关注健康,配置了电子血压仪;针对失能老人,特别安装了带防褥疮垫的护理床,提升了照护质量。在便捷生活方面,则提供了可折叠凳拐、折叠淋浴凳等辅助器具,并对9户家庭的马桶进行了适老改造,解决了老人如厕、洗浴等日常难题。

项目成效获得了老人们的高度评价。后续回访数据显示,10户家庭对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达到100%,其中80%表示“非常满意”,10%表示“满意”。未能直接接受访谈的家庭,经村委会确认也均对改造结果表示基本满意。“以前在家总怕滑倒,做事也不方便,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施工的师傅还很尊重我们的想法,我们非常满意!”一位受益老人高兴地表示。
此次适老化改造项目,不仅为困难老人家庭筑起了坚实的居家安全防线,更是仙海区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落到实处的一次生动实践,彰显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爱。(来源/绵阳市游仙区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炬光·觀察 | 适老化“小改造”承载民生“大温度”
仙海区圆满完成了针对10户经济困难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看似不起眼的扶手、防滑垫、感应灯,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难题,赢得了百分之百的满意度。这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的胜利收官,更是一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温暖实践,为我们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基层样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仙海区的此次改造,其成功关键在于“精准”二字。摒弃“一刀切”的模式,坚持“一户一策”,深入不同老人的具体家庭环境、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从防滑到扶手安装,从护理床到淋浴凳,改造内容直指老年人居家生活最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这种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让民生政策精准滴灌到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心坎上。它启示我们,关爱老人,首先要读懂他们的真实需求,于细微处见真章。
满意度100%的数字背后,是老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切实提升。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居家环境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活品质与生命尊严。仙海区的实践表明,通过适度的物理空间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就能极大降低老人跌倒等意外风险,减轻其生活障碍,让他们在熟悉的家中更安全、更舒适地安享晚年。这不仅是家庭之福,也是社会之责。
在为此项工作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仙海区的10户改造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但绝非终点。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社会人文关怀等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从居家环境的“点”,到社区服务的“线”,再到全社会敬老助老氛围的“面”。让我们携手并肩,将仙海区的这份“民生温度”传递得更广、更远,共同汇聚成关爱老年群体的强大暖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美好图景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