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来过十几次的老顾客。到如今,还是分不清他们“哪个是哪个”?同样,直到他们自己说出:我是杨大、我是杨二。

对于哪怕夏天来过几次的我来说,也才能区分出这对双胞胎兄弟。

都说餐饮生意难做,他们比别人感受更深。

2003年,四川老家一个平常的早晨,杨二虽然作为弟弟,率先离家来到银川。

从餐厅学徒做起,他说不到一百块的工资就这样进入了餐饮行业。两年后,杨大也紧跟着“投奔”杨二,来到银川。

就这样,弟兄俩一起从学徒干起,就这样扎根在这个城市。

直到2010年,打工多年的弟兄俩人从学徒厨师到自己当老板。

仁义巷,一家小小的川菜馆开起,生意火爆,他们说:那时候觉得生意真好做啊!

再到后来,就和所有人的经历一样:尝试其他门类、继续折腾、继续碰壁。

单单说起都做过什么类别的餐饮——川菜、串串、火锅、烧烤,数都数不过来了,他说几乎从川菜后,后来的每一个店,都没成功。

直到去年,【杨大龙虾馆】,爆火银川,才终于成了!从几十平到二百多平合并了旁边的门面,这一切用了一年时间。

一个新开一年的小龙虾,在当今餐饮比过往更难做的时候,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小龙虾馆子,夏日高峰期接待60多桌,一天出几百斤不是问题。

各路羊杂老店、银河巷、建材巷......永康巷,在这一系列银川老城记忆元素扎堆的地方,【杨大龙虾馆】就在这里,门头从一间门面又延展出了一半,覆盖新扩大的门面。

和夏日门口都坐的满满当当不同,这个季节到了傍晚巷子里人也不多。还能来店里的人基本都是老顾客,也过了小龙虾的季节。

所以能这个时候来这里的:无非就是冲着几道经典菜和蓝龙和大闸蟹来的。

杨二掌勺、杨大打下手,他们笑着说:这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家店能在这么艰难的当下一开就火,他们说只因为:经历了这么多餐饮类别甚至去包过工程。

才发现餐饮其实真的是只要用心好好做,别浮躁、沉下来,好好守店,亲自做每一件事,其实就不难。

年纪大了,心也更安定,这家店能圈粉无数。就因为:味道好,性价比高,接地气!

还有,就是四川人,做菜有天赋!会吃会研究,刷个视频都能研究出几个菜!

所以基于此,短短一年时间,小店扩了,夏天门口大排档也坐的满满当当。

夏日的小龙虾!和特色的蒜爆鱼、香辣田螺、劲爆凉粉这等麻辣鲜香的味道,食客无数,夏天基本都是一座难求。

蒜爆鱼:这几乎就是到店必吃,这道菜这个夏天卖爆了。

这是兄弟俩的原话,几乎每一桌客人都会点,和本地基本上鱼的做法都不同,蒜末几乎全覆盖。

鱼也升级了,黄鱼肉质更好,淋上秘制的蒜末加辣椒、热油泼上去,整个做法很少见,但是吃一次,的确会印象深刻。

这里的小龙虾自然就是王牌,但是这个季节虾子已经不好了。

所以现在来了已经吃不到小龙虾了,但是有肉质更饱满更大只的蓝龙。

都是从机场接货的当天空运的鲜活蓝龙,清洗、剪头、开背一气呵成,就像是夏日的每一只小龙虾的处理方法一样,蓝龙也是如此。

口味上自然不担心,现炒现烧,这个过程真就是体会到这种小店为什么能火。

正是因为这种烟火气和锅气,以及从厨二十来年、四川人基因会吃会做,味道上一点都不含糊!

蒜蓉蓝龙、麻辣蓝龙,鲜活蓝龙经历了不同的烹饪方法。

但是同样的舍得用料,用好食材,每一款都好吃,蓝龙个头很大。

每一只吃起来比小龙虾属实更过瘾,满口的Q弹,虾子经过了慢慢烧制,很入味。

油滋滋的麻辣口味更是迷人,和一般在本地吃过的小龙虾口味上明显不同。

而这个季节,这里最具吸引力的其实是大闸蟹!

单听名字,就非常想吃的那种程度:香辣盆盆蟹!油焖大闸蟹!

香辣盆盆蟹,选用的是从江苏空运的满黄蟹,个头要比一般的大闸蟹更大更饱满。

烧制后用超多辣椒呛油,空气里都是香辣的滋味,但是更多是香!而下面则全部是满黄蟹,吃起来很过瘾。

更过瘾的是其中的口感独特的年糕,超级糯,不像是一般的年糕那么难嚼,很入味。

油焖大闸蟹,选用大闸蟹,油焖的做法和平日里的那种麻辣还不太一样。

滋味更悠长,吃起来不是很辣,而是浓郁,有滋味!

而店里的特色烤鱼尾,应该是在银川从未体验过的!

选用蝶鱼鱼尾,烤制的瞬间就有浓郁的香味,而且烤制方法和调味都不是本地寻常烧烤的调味料。

这是特意在武汉学的!像果冻一样的口感,很别致的烧烤!

而这些特色菜品背后,支撑这里的还有如蒜爆鱼这样的一些经典,几乎一直都是高频菜品。

比如劲爆凉粉、香辣田螺都是做了很多年厨师练就的好手艺。

现炒滚烫收汁,这一类菜还得来这种小馆子!屋外的气温已经略过秋天直接入冬。

屋内,不论是蒜爆鱼或者蓝龙、大闸蟹,推杯换盏,烟火气生活气尽在其中!

而这样的季节,店里还有涮羊肉,只是其他菜品都过于抢眼,所以留给涮肉的篇幅有限。

但从选肉从口味不必多说,菜量大、肉好,不输涮肉老馆子!

屋外逐渐数九寒天,这个冬天。在巷子里涮肉吃虾吃蟹或者吃鱼,别有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