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索赔金额飙升至100亿美元,特朗普天价起诉新闻媒体有什么好处

在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华丽外衣之下,特朗普针对新闻媒体发起的多起天价索赔诉讼,本质绝非单纯的名誉维权,而是一场通过极限

在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华丽外衣之下,特朗普针对新闻媒体发起的多起天价索赔诉讼,本质绝非单纯的名誉维权,而是一场通过极限司法施压制造寒蝉效应、恶意打压异质舆论的政治操控。动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索赔金额,早已远超常规诽谤诉讼的合理范畴,其核心图谋在于以雷霆万钧的司法威慑裹挟媒体发声边界,削弱舆论监督的锋芒与力量,最终服务于自身的政治私利。

2025年11月,特朗普将矛头指向境外媒体BBC,起因是BBC《全景》栏目推出的纪录片《特朗普:第二次机会?》中,通过拼接其讲话片段,营造出其煽动2021年国会山骚乱的误导性认知,引发舆论哗然。尽管BBC已就剪辑不当致歉,但明确拒绝赔偿,特朗普随即宣布将于下周正式起诉,索赔金额高达10至50亿美元,意图以天文数字般的诉求向境外批评性媒体施压。

更早之前的2025年7月,特朗普向迈阿密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囊括默多克、新闻集团、道琼斯公司及相关记者,索赔金额飙升至100亿美元,远超同期同类诽谤案件的赔偿量级。导火索是《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称2003年特朗普致爱泼斯坦的生日祝福信中包含不雅插画及“秘密”表述,特朗普全盘否认内容真实性,指控该报道涉嫌恶意诽谤,而道琼斯公司则坚持报道的严谨性,明确表示将积极应诉。

时间回溯至2023年,特朗普以诽谤为由将CNN告上法庭,索赔4.75亿美元,理由是CNN将其“2020大选被窃取”的争议言论直接定性为“谎言”。2023年7月,联邦法院裁定该表述属于观点范畴,不构成虚假事实陈述,依法驳回诉讼请求;2025年11月,上诉法院维持原判,从司法层面彻底否定了其索赔的合理性,让这场精心策划的施压沦为徒劳。

2024年,特朗普针对美国广播公司发起的诽谤诉讼则出现了不同走向。该公司主持人在报道中,误将陪审团对特朗普“性侵、诽谤有罪”的裁定表述为“强奸有罪”,这一表述误差成为特朗普发起诉讼的借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美国广播公司向特朗普相关基金会及图书馆支付1500万美元,并发表遗憾声明,这也是少数特朗普方从中“获利”的媒体诉讼案。

除此之外,特朗普也曾将炮口对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两家美国主流媒体,针对前者索赔150亿美元,直言其为民主党“喉舌”,长期恶意抹黑自己;后者则因相关负面报道引发诉讼,不过这两起案件均因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被法院驳回,未能实现其借诉讼施压媒体的目的。

纵观这些案件的整体走向,特朗普的高价索赔逻辑带有鲜明的针对性与攻击性:所起诉的媒体,几乎清一色是对其持批评立场、发布过负面报道的机构。即便多数诉讼因证据不足或于法无据而败诉,但巨额索赔本身所释放的威慑信号,早已在媒体行业形成无形的恐慌。面对动辄数十亿的诉讼风险,媒体机构难免在后续报道中主动收缩发声边界,刻意回避争议性内容、弱化批评立场,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功能持续弱化,异质声音逐渐销声匿迹,这正是特朗普处心积虑通过司法手段钳制言论自由、制造寒蝉效应的核心诉求,所谓的“名誉维权”,不过是掩盖其舆论操控野心的虚伪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