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不管你说什么,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反驳、挑刺、唱反调。
你聊天气好,他非说紫外线太强;你分享喜悦,他立马泼冷水;你讨论问题,他不在点上反驳,却揪着你无关紧要的用词不放。
总之就是不管你说什么,对方都要找个点来反驳你。

这样的人,就是习惯性反驳。
今天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不好好说话,非要和他人抬杠。
1、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抬杠?
习惯性抬杠的人,往往通过否定他人来获得短暂的优越感,填补内心的自卑与空虚。
当他们在观点上战胜别人时,大脑会分泌少量多巴胺,产生“我比你聪明、比你正确”的快感。这种快感会让人上瘾,形成恶性循环。
《情感勒索》一书中提到:“有些人通过否定他人来确立自我价值,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保护的是那个脆弱的自我。”
换句话说,越是内心不够强大、自我价值感低的人,越需要通过不断否定别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而且,习惯性反驳者通常无法做到就事论事,反而是借题发挥。
正常的观点交流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因为数据支持...”
而习惯性抬杠则是这样的:“你根本不懂这个领域!而且你上次那个项目就失败了,有什么资格说话?”
看到了吗?后者已经从讨论问题,转向了人身攻击和翻旧账。
2、习惯性抬杠失去了什么?
习惯性抬杠者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在这种“口舌之快”中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需要脆弱性,需要敢于承认“我不懂”、“我错了”、“我需要你”。

而抬杠者永远在证明自己正确、强大、不需要任何人,这无异于在周围筑起高墙,拒人于千里之外。
而且,总想着如何反驳别人的人,内心永远处于备战状态,无法真正放松和平静。他们赢了辩论,却输掉了内心的安宁。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斯曾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习惯性抬杠者就是被困在自己构建的敌对看法中,看谁都是挑战,听什么都像攻击。
对别人不好,对自己也不好。
3、如何摆脱习惯性抬杠的困境?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时也会陷入习惯性抬杠,别担心,这是可以改变的。
① 培养觉察能力
在想要反驳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反对的是对方观点的核心,还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我的反驳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证明自己?
如果我是对方,听到这样的反驳会有什么感受?
② 练习“建设性附加”而非“破坏性反驳”
当不同意别人时,不要直接说“你错了”,而是尝试“你的观点很有趣,我从另一个角度想...”“我理解你的想法,同时我也注意到...”

③ 增强自我价值感
找到真正能带来自我肯定的领域深耕,当你内心足够丰盈,就不再需要靠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生活的本质不是辩论赛,不需要时刻准备反驳。
真正富有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在分歧中寻找共鸣,在差异中发现美好。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