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政令,数千人将重获自由。在严峻国际制裁与半岛紧张局势下,朝鲜此次大赦是仁慈之举,还是另有所图?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9月26日发布政令,宣布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将从10月1日起实施大赦。这是朝鲜在重要纪念日实施赦免的又一延续,也是金正恩执政以来的第六次大赦。
政令指出,此次大赦针对“在祖国和人民面前犯罪并已获有罪判决的人员”。朝鲜内阁和相关机构被要求制定务实对策,妥善安置获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01 大赦传统:每逢大庆必赦免
朝鲜的大赦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有其历史规律可循。回顾金正恩执政期间,平均每两到三年就会实施一次大赦。
2012年,为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和金正日诞辰70周年,朝鲜实施赦。2015年,为庆祝朝鲜祖国解放70周年和劳动党建党70周年,再次实施大赦。
此后,朝鲜在2018年庆祝建国70周年,2020年庆祝劳动党建党75周年2022年纪念金日成诞辰110周年和金正日诞辰80周年时,都实施了类似的大赦。从时间节点看,朝鲜大赦多选择在 “逢五逢十”的重大纪念年进行,下次大赦很可能在2028年朝鲜建国80周年之际
朝鲜官方政令对大赦对象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及“被判有罪人员”。但从历史经验看,大赦可能主要惠及两类人:普通刑事犯和部分因经济问题获罪的囚犯
那些被朝方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犯,通常不在赦免之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朝鲜的司法体系虽以严苛著称,但频繁的大赦使得获刑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罪犯不必服满刑期就可出狱。这种 “严刑峻法”与“频繁赦免”的组合,形成了朝鲜独特的司法弹性。
03 大赦动机:多重考量下的决策
朝鲜实施大赦,表面上是为重要纪念日增添喜庆氛围,彰显劳动党作为 “母亲党”对儿女的关怀。但分析认为,其背后有多重现实考量。
经济因素是关键之一。朝鲜长期面临国际制裁,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给压力巨大。大赦能让部分获释人员补充到生产领域,为缓解劳动力短缺提供帮助。
政治象征意义也不容忽视。在劳动党建党80周年之际,通过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有助于强化劳动党执政合法性,巩固内部凝聚力。
同时,朝鲜也有意通过大赦对外塑造 “法治进步”与“人道关怀”的形象,回应西方长期以来的人权指责
04 朝韩大赦:同一形式,不同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下半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先后推出“大赦”举措。韩国政府为纪念“光复节”80周年,对83万多人实施了“特赦”。
虽然形式相似,但两国目的迥异。韩国的大赦更多缠绕着政治博弈与经济诉求的复杂纠葛,其核心焦点落在祖国革新党前党首曹国及其妻子等争议人物身上,带有政治回报的意味。
而朝鲜的大赦,则更侧重于内部稳定与经济发展需要。两国的决策均以解决内部问题为核心,并未包含任何推动半岛对话的信号。
05 国际背景:半岛局势持续紧张
朝鲜宣布大赦之际,半岛局势并不平静。近期,美日韩启动联合军演,包括美日“坚决之龙”、美韩“钉锤”、三国“自由之刃”等演习。
这些行动被朝鲜视为 “侵略战争预演”。与此同时,朝鲜近期在军事领域动作不断,研发驱逐舰、洲际导弹等,形成“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
金正恩此前就半岛问题发表讲话时,绝口不提“朝韩统一”,直言韩国是“敌人”,没有必要统一。而韩国总统李在明也表示,韩国不寻求吸纳或者统一朝鲜,希望开启半岛和平新时代。
在此背景下,朝鲜通过大赦展示内部团结,表明共同抗敌的意志和决心
朝鲜的大赦绝非简单的囚犯释放,而是一场融合政治象征、经济需求与国际形象塑造的精密布局。
随着10月1日大赦实施,数千名囚犯将重获自由,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将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