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苏州:非遗核雕进校园 殷毅军核雕特展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博物馆启幕

(记者 王建康 摄影报道) 今天(2025年11月3日),一场承载着传统工艺魅力与文化传承使命的展览——殷毅军核雕特展

(记者 王建康 摄影报道) 今天(2025年11月3日),一场承载着传统工艺魅力与文化传承使命的展览——殷毅军核雕特展,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博物馆盛大开展。作为该博物馆【文化大师】特色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特展将持续至12月12日,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盛宴。

    展览现场,46件套由核雕大师殷毅军精心创作的核雕精品熠熠生辉。这些作品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厅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反映国家重大活动题材的《北京奥运五福瓶》《上海世博中国馆》,以细腻的雕刻展现了时代的辉煌;红色主题作品《忆往昔 不忘初心》《红军强度大渡河》,传递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而展现苏州特色的《运河十景》《山塘七狸》《东方之门》和《圆融》等作品,则将苏州的地域文化与核雕艺术完美融合,引得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此次核雕特展不仅是一次静态的展览展示,更是对非遗核雕活态传承的全面尝试。展览期间将举行两次手工坊核雕体验活动,让观众能够零距离触摸核雕艺术,沉浸式感受其独特魅力。

   核雕,是一种果核上的雕刻艺术,其体量大不盈寸,其空间指掌之中。这一方寸之间的微雕艺术古已有之,明末魏学一篇《核舟记》的通读记诵,让这门灵怪之技深入人心。如今,核雕既是一件可装饰、可把玩的掌上奇珍,更是因其题材包容万干,成为集审美、鉴赏、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品。核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它将人们唾弃之物变废为宝,在方寸之回表现广阔天地,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写照和寄托。核雕因小巧雅致、做工奇特、内容丰富、便于携带、易于包浆等特点而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观赏和投资收藏价值。

   核雕大师殷毅军出生于1969年,来自苏州光福核雕世家。40多年来,他从核雕初入门者成长为痴迷终生的匠人,不断进取,先后加入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苏州工艺美术学会和中国民协等。他是非遗项目(光福核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荣获第六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受聘江苏省产业教授,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作为手工艺者代表,他多次参加非遗展示展览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广和宣传非遗,其作品在工艺美术展览会和民间工艺展中屡获大奖。

   此次核雕特展的举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核雕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也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