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军工发展曾经历过一段"借力腾飞"的时期。当时,西方对华实施武器禁运,技术封锁。但有两个国家却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先进军事技术——以色列和乌克兰。
它们曾是中国军工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帮助中国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两个国家都已彻底倒向美国,曾经的军事合作也基本中断。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以色列:从军事合作到全面倒向美国
上世纪80-90年代,中以军事合作曾十分密切。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多项关键军事技术,包括:
"哈比"反辐射无人机(中国后续发展出自用型号);
"怪蛇-3"空空导弹技术(影响了中国霹雳-8导弹的研发);
预警机技术(虽然后来因美国施压取消交易,但中国仍从中获得启发)。
以色列之所以愿意与中国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以没有地缘冲突,另一方面以色列军工企业需要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增强,以色列逐渐成为美国的核心盟友。2000年后,美国开始强力干预中以军事合作:
2000年,美国迫使以色列取消向中国出售"费尔康"预警机的合同;
2005年,美国施压以色列停止对华军事技术转让;
近年来,以色列在涉华问题上基本与美国保持一致,甚至在5G、芯片等领域配合美国对华限制。
如今,以色列已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参与者之一,中以军事合作基本归零。
二、乌克兰:从"技术输血"到彻底转向西方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大量军工遗产,但由于经济困难,许多军工企业急需出口创汇。中国抓住机会,引进了多项关键装备和技术:
"瓦良格"号航母(后改建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UGT-25000燃气轮机(用于中国052D驱逐舰);
舰载机着舰技术(帮助中国突破航母舰载机起降难题);
AI-222发动机(用于中国L-15高级教练机)。
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该国全面倒向西方。
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彻底成为美国的"准盟友":
2022年后,乌克兰停止与中国军工合作;
2023年,乌克兰政府开始审查中资企业,甚至冻结部分合作项目;
在美国压力下,乌克兰不再向中国提供任何军事技术支持。
乌克兰的转向,标志着中国从乌获取先进技术的时代正式结束。
三、为何曾经的"老朋友"会倒向美国?
以色列和乌克兰的转向,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美国的地缘政治压力:美国通过经济、军事手段施压,迫使两国选边站。
经济利益变化:乌克兰依赖西方援助,以色列高科技产业与美国深度绑定。
中国自身军工崛起:中国已不再依赖外部技术输入,合作需求降低。
以色列和乌克兰的转向,再次证明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曾经的军事合作确实帮助中国缩短了技术差距,但最终中国还是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军工腾飞。
今天的中国海军、空军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俄乌以等传统军工强国。
以色列和乌克兰的转向,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定了走独立自主国防工业道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