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中考试的分数都会因难易程度出现潮起潮落变化,这是很正常情况。“中考”就是选拔性考试,高中目的就是大学准备人才,大学只需要初中生的1/3就够用了。自然高中生名额是有限的,当僧多粥少时,中考结果“盖棺定论”孩子未来的去向,总是给人留下“内卷”印象就会很明显。
观察学生排名的中考前变化看,就是初二下半学期后“定型”,主要是数学英语和物理语文这四科总分数不同差距情况,决定了三六九等分数成绩。长期排名分数的后面1/4学生,放弃高中走向社会或许是最佳的人生选择。大量数据表明,小升初不分班的初中生,考试前列1/3学生人数,才能在未来能拿到被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学历。
此前很多从教十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发现,孩子初中二年级之后的“数学和英语”这两科平均分成绩水平,大概率能预测孩子将来能否考上高中,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数学和英语如果平均分只有及格60%的水平,孩子可能无缘高中。数学和英语如果平均数能考到75%左右,孩子就有机会争取优质高中。如果两科平均数考到90%以上,哪孩子基本是稳上重点高中。
为什么很多经历初中阶段过程的普遍都反应说,中考成绩其实过完初二就差不多定型了?很多班主任更是感慨多多,他们发现即使在初二,开始发力的能逆袭概率也都是中游学生之间发生,到了中考的初三下半学期中下游学生能逆袭的概率注定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