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位"中国问题专家"远藤誉最近放了个大招,说只要日本对中国来个"卡脖子",把半导体材料一掐,中国立马就得服软。这话说得,我都差点笑出声来!这是真的吗?日本真有这种"一招制敌"的神技?
说实话,看到这种言论,我第一反应是:远藤先生是不是对当今世界格局有什么误解?或者说,他是不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先说说这事儿是怎么开始的。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言时,直接踩了中国最敏感的那条红线。她不仅把台湾问题说成是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还暗示这关系到日本国家安全。坦白讲,这不是失言,这是明目张胆地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能坐视不管吗?当然不能!反应快得让人意外。

先是提醒国内公民谨慎赴日旅游和留学。这一招,直接打在日本服务业的软肋上。你们知道吗?中国游客贡献了日本旅游业三成的收入!日元本来就在贬值,日本政府还指望中国游客来救场呢,现在好了,这条路直接被堵死了。
然后是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中国可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比超过22%。福岛核污水排海后,中国老百姓对日本食品本来就有戒心,这一招既表明了政治立场,又精准打击了日本渔业的命脉。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文化领域的"冷处理"。突然间,《蜡笔小新》《工作细胞》这些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市场消失了。这背后的信号,够清楚的——中国完全可以用市场手段,让日本感受到真正的寒意。
经济上的反应来得更直接。11月18日,日经225指数暴跌超过3%,旅游、航空、消费类股票齐刷刷跌停。平时稳如泰山的三越伊势丹、资生堂都扛不住了。日元对美元汇率甚至冲到了1:157,都快碰到日本央行设定的"救市红线"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短期波动吗?但问题是,日本经济本身就不健康啊!人口老龄化、债务高企、内需疲弱,这种靠出口拉动增长的国家,一旦跟中国这种体量的经济体闹翻,代价哪是一两周能消化的?
眼看形势对日本不利,就有人想"反打一拳"。远藤誉就是其中代表,他建议日本像当年对付韩国那样,对中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控制。

这套思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2019年,日本确实因为劳工赔偿问题,对韩国实施了出口限制,导致三星和SK海力士差点停产。所以远藤誉认为,对中国也可以来一套"技术封锁",逼中国让步。
但是!中国是韩国吗?2025年的中国和2019年的韩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先说市场规模。中国不是单纯依赖进口的买家,而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占了全球35%以上。日本企业像信越化学、东京电子,这些巨头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可比韩国当年严重多了。对中国断供?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吗?
再说说供应链。日本在光刻胶上确实有优势,但这些材料的原料很多都依赖中国。比如高纯度氟化氢,90%的原材料萤石来自中国。中国如果反过来限制原料出口,那不是把日本也一起拉下水吗?

而且,中国不是没有准备。过去几年光刻胶国产化一直在推进。最新数据显示,PCB光刻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低端KrF材料自给率达到10%,高端ArF和EUV光刻胶也进入中试阶段。虽然还没做到完全自主,但"卡脖子"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远藤誉还忽略了一个现实:2025年的中国,已经不是只能靠进口的"技术弱国"了。

光刻胶只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一环。中国在上游资源、下游应用、国家资金投入上全线发力。光靠一两个材料限制就想让中国"服软",未免太小看这个对手了吧?
真要动这"必杀技",日本自己能承受后果吗?这一点,远藤誉显然也没想清楚。

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链本身就是互相依赖的。中国市场不仅是消费端,还是生产端,是应用端,甚至是创新端。如果日本真切断关键材料出口,短期内中国确实可能面临难题,但日本企业的订单也会跟着蒸发。东京电子、信越化学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公司,可能会失去未来数十年的增长空间。
再说国际环境。美国最近在中美军方安全磋商中,明显释放出不想卷入中日矛盾的信号。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虽然不算友好,但也不愿意看到中日冲突失控。日本贸然出手,不仅得不到美国全力支持,反而可能被美国视为"麻烦制造者"。

要命的是,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三位前首相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石破茂都站出来批评高市的言论,认为这种挑衅只会让日本陷入更大的麻烦。这些人不是"亲中派",而是看清了现实:日本撑不起一场对中国的全面对抗。
中国方面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如果日本不撤回涉台错误言论,中国的反制会继续,而且会更强硬。这不是简单的外交斗争,而是国家核心利益的守护。日本如果继续挑衅,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

远藤誉所谓的"必杀技",听上去像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但仔细一看,全是空中楼阁。把中国当成2019年的韩国,这是严重的战略误判。半导体产业是双刃剑,谁都不能轻举妄动。
中国不是吓大的,也不是靠妥协活下来的。日本如果真想在国际舞台上有份量,就该学会尊重现实、尊重规则,而不是靠挑衅和幻想"以小搏大"。这不是游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博弈。
高市的言论已经让日本经济开始感冒,远藤的"药方"却是毒药。日本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得看它有没有能力承受接下来的风暴。否则,所谓的"必杀技",最后很可能成了"自杀技"。
日本真的准备好与中国硬碰硬了吗?这个问题,恐怕连远藤誉自己都回答不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