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在对待小妾的问题上,立场是相当鲜明,手段也是相当老练的。
贾母对于纳妾这事,态度是明确的:允许,甚至是支持的。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正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赦想强娶鸳鸯做妾那回。贾母气得够呛,主要是因为鸳鸯是她离不开的心腹大丫头。可等气头过了,贾母是怎么处理的?她并没有禁止贾赦纳妾,反而主动提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这话很有意思,意思很明白:纳妾,可以,我没意见,花钱买去,别动我的人就行。这说明贾母把“纳妾”本身看成一件花钱就能办、很平常的事情。
后来王熙凤因为贾琏偷情闹起来,贾母劝架时也说过:“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这句话更直白:男人偷腥、纳妾,就像馋嘴猫偷吃一样,是天性,是“世人”都这么过来的常态。
但允许归允许,在贾母心里,这些小妾们到底是什么地位呢?
首先贾母看小妾,就不像是在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倒像是在看牲口、看猫儿狗儿。比如王熙凤把尤二姐带到贾母跟前,让贾母瞧瞧的时候。
贾母又戴了眼镜,命鸳鸯琥珀:“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众人都抿嘴儿笑着,只得推他上去。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裙子来。
这“瞧瞧肉皮儿”几个字,已经很不像看人了,倒像是看一件物品的成色。贾母仔仔细细地看了尤二姐一遍,又细细看了手,鸳鸯还直接“揭起尤二姐的裙子来”,看她的脚!
这不就是在看买来的一件物品吗?!
第七十五回中秋夜宴,贾母让尤氏留下来陪她吃饭。尤氏说一个人吃大桌子不习惯,贾母就让自己的丫头鸳鸯、琥珀也坐下一起吃,接着又指着尤氏的丫头银蝶说:“这孩子也好,也来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
这句话分量可不轻!“立规矩”是什么?就是小妾、通房丫头在主母面前,只有站着伺候的份儿,根本没资格坐下同吃。贾母特意点明“离了我再立规矩”,说明两点:第一,在她这位老祖宗面前,她可以格外开恩,显示她的仁慈和地位;第二,更重要的是,她非常清楚并且完全认同这种“规矩”——小妾在主母面前,必须低眉顺眼,恪守本分,伺候主母是天经地义。
这“立规矩”三个字,道尽了小妾在家庭中的卑微地位。贾母让银蝶同桌吃饭,并非抬举她,更像是主人一时兴起,让心爱的小猫小狗也上桌吃口好的。
贾母对小妾的严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绝对维护正妻的地位和尊严。谁要是敢挑战正妻,或者让正妻难堪,贾母绝不轻饶。
王熙凤生日那次闹剧就是最好的例子。贾琏在王熙凤生日当天,居然把仆妇鲍二家的弄到家里偷情,还被王熙凤抓个正着。
混乱中,贾琏恼羞成怒要杀凤姐,王熙凤跑到贾母跟前哭诉。贾母先是骂贾琏混账,后又不分青红皂白说:“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
贾母第一反应是平儿“坏”,平儿不能侵犯王熙凤的地位。小妾、通房丫头惹得正妻不高兴,那就是“坏”,就是大错特错,必须受到惩戒的。
这种维护发展到极致,就成了对“不安分”小妾的极度厌恶和打压。尤二姐的遭遇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尤二姐被王熙凤设计骗进贾府,受尽王熙凤和秋桐的欺辱,整天以泪洗面。秋桐抓住机会就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告状:“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他好和二爷一心一计的过。”
贾母听了这话,反应是什么呢?她说:“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风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这句话简直像刀子一样狠!贾母根本不去查证尤二姐是否真的“咒人”,一听秋桐告状,再看尤二姐长得漂亮,立刻就下了判断:长得美的小妾,心肠肯定嫉妒,正妻对她好,她不但不感恩,反而“争风吃醋”,所以是个“贱骨头”。这和后来王夫人看到漂亮丫鬟晴雯就骂“狐狸精”如出一辙。
贾母是正妻,打心眼里就认定漂亮的小妾都不是好东西,必然心怀嫉妒,想霸占丈夫。她这一句话,等于给尤二姐判了死刑,直接导致“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下踏践起来”,加速了尤二姐的死亡。
贾母对小妾的鄙夷,有时也会不加掩饰地爆发出来。最激烈的一次,就是宝玉和凤姐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生命垂危的时候。全家乱作一团,贾母哭得肝肠寸断。这个时候,赵姨娘跑上前来说:“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这话没说完,贾母的反应极其激烈:“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
“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淫妇”、“遂了心”……这些词汇充满了厌恶和愤怒。
贾母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因为她深谙妻妾争斗的残酷。她太了解像赵姨娘这样的小妾,内心对嫡子的仇恨,对丈夫的挑拨离间。很可能因为她自己当年作为正妻,就经历过丈夫贾代善身边那些小妾的明争暗斗。
这顿痛骂,暴露了贾母对小妾根深蒂固的警惕、鄙夷和敌意。
除了精神上的打压,小妾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也是被边缘化的。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带头让大家凑份子。王熙凤为了多捞钱,连贾政的两位小妾——周姨娘和赵姨娘都不放过,也要她们出份子。尤氏看不过去,私下骂王熙凤:“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王熙凤则笑着说:“你少胡说,一会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帐。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
“苦瓠子”这个称呼,形象地道出了姨娘们可怜巴巴的处境。她们名义上是半个主子,实际上没什么经济来源,月例银子有限,日子过得紧巴巴。
凤姐提出后,“贾母说了这样一句话:‘可是呢,怎么倒忘了她们!只怕她们不得闲儿,叫一个丫头问问去。’”
贾母这话,表面上是想起来了,要问问,显得周到。但结合尤氏的反应和王熙凤的话来看,贾母这话更像是顺水推舟,她知道姨娘们没钱,也知道她们不敢不出,让丫头去“问”,其实就是走个过场,等于默认了王熙凤对她们的盘剥。
贾代善那六个有名无姓的小妾,在贾母这位手腕老辣、立场坚定的正妻手下,日子怎么可能好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