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沉淀(IP)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核心技术 —— 通过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蛋白及其结合伴侣,再结合 Western Blot(WB)验证,可精准解析蛋白复合物的组成。但实验中一个高频痛点始终困扰研究者:IP 抗体的轻重链会与目标蛋白共洗脱,导致 WB 检测时出现干扰条带,尤其当目标蛋白分子量与轻链(约 25 kDa)或重链(约 50 kDa)接近时,甚至会掩盖真实信号,让结果判读陷入困境。而成都临界点公司开发的 “构象特异性 IP 专用纳米二抗”,通过 “只识别天然构象一抗、不识别变性轻重链” 的独特设计,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根本性解决方案。
一、IP-WB 实验的 “轻重链干扰”:为何难以避免?要理解干扰的来源,需先理清 IP-WB 的核心流程与抗体识别逻辑:
IP 阶段:将 IP 抗体(如鼠源抗目标蛋白抗体)与样本孵育,抗体结合目标蛋白后,通过 Protein A/G 磁珠捕获 “IP 抗体 - 目标蛋白复合物”;后续洗脱步骤中,为获得目标蛋白,需用变性缓冲液(如含 SDS 的 Loading Buffer)处理磁珠 —— 此时 IP 抗体会随目标蛋白一起被洗脱,且在变性条件下解离为轻链(25 kDa)和重链(50 kDa)。
WB 阶段:将洗脱样本进行 SDS-PAGE 电泳、转膜后,需用 “检测一抗”(识别目标蛋白)和 “二抗”(识别检测一抗)进行信号检测。若检测一抗与 IP 抗体来自同一种属(如均为鼠源),传统二抗(如抗鼠 IgG 二抗)会同时识别两种抗体:
一方面识别 “检测一抗”,产生目标蛋白的特异性信号;
另一方面识别 “IP 抗体的变性轻重链”,在 25 kDa 和 50 kDa 位置产生强干扰条带。
这种干扰在两种场景下尤为致命:一是目标蛋白分子量接近 25 kDa 或 50 kDa(如小分子蛋白、蛋白片段),干扰条带会与目标条带完全重叠,无法判断目标蛋白是否被成功捕获;二是目标蛋白表达量较低时,强干扰条带会掩盖微弱的特异性信号,导致假阴性结果。
二、构象特异性纳米二抗:从 “识别序列” 到 “识别构象” 的突破传统二抗的局限性在于 “识别抗体的线性氨基酸序列”—— 无论抗体是天然构象(IP 中结合目标蛋白的状态)还是变性状态(WB 中解离的轻重链),只要存在保守序列,就会被识别。而 IP 专用纳米二抗(如 AlpSdAbs®VHH (HRP))通过 “构象特异性识别” 设计,彻底打破这一逻辑:
1. 核心机制:只结合 “天然构象” 的一抗纳米二抗的靶点是一抗的 “天然构象表位”—— 这种表位由抗体的重链与轻链共同折叠形成,仅存在于未变性的完整抗体分子中(如 IP 过程中结合目标蛋白的 IP 抗体、WB 中识别目标蛋白的检测一抗)。而当 IP 抗体被变性缓冲液处理后,轻重链解离、空间构象破坏,天然构象表位消失,纳米二抗无法再识别,因此不会在 WB 中产生轻重链干扰条带。
具体来说,在 IP-WB 实验中使用该纳米二抗时:
WB 阶段的 “检测一抗” 为天然构象(未经过变性处理),纳米二抗可正常结合,产生目标蛋白的特异性信号;
IP 抗体的轻重链为变性状态,天然构象表位破坏,纳米二抗不结合,彻底消除 25 kDa 和 50 kDa 的干扰条带。
这种 “构象依赖” 的识别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 “同一种属 IP 抗体与检测一抗的交叉干扰” 问题,无需再依赖 “不同种属抗体组合”(如 IP 用鼠源抗体、检测用兔源抗体),大幅降低了实验设计的局限性。
2. 保留纳米抗体的核心优势:高亲和力、高稳定性除构象特异性外,该纳米二抗还继承了单域纳米抗体的固有优势,进一步提升实验可靠性:
高亲和力:解离常数(KD)达纳摩尔级别,可高效结合天然构象的检测一抗,即使目标蛋白表达量较低,也能通过强信号放大呈现特异性条带;
极端稳定性:耐受 WB 实验中的变性环境(如高浓度 SDS、反复洗涤),且在 4℃储存条件下稳定性优异,避免传统抗体因降解导致的批间差异;
重组表达质控:通过原核重组表达技术制备,每一批次的氨基酸序列、荧光 / 酶标记效率均保持一致,大幅降低实验重复时的结果波动。
三、适用场景:这些情况优先选择构象特异性纳米二抗当实验遇到以下问题时,IP 专用纳米二抗可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同一种属抗体无法替换:若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仅有一种属(如仅鼠源可用),无法通过 “IP 与检测抗体分属不同种属” 避免干扰,此时纳米二抗是唯一选择;
目标蛋白分子量特殊:当目标蛋白分子量在 20-30 kDa(接近轻链)或 45-55 kDa(接近重链)范围时,传统二抗的干扰条带会完全掩盖目标信号,纳米二抗可彻底消除这种重叠;
追求高重复性实验:临床样本检测、药物研发等对结果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景,需避免批间差异,重组表达的纳米二抗可通过稳定性能确保实验重复性。
总结免疫沉淀与 Western Blot 的联合应用,是解析蛋白互作的 “黄金组合”,但轻重链干扰曾是制约其准确性的 “瓶颈”。构象特异性 IP 专用纳米二抗通过 “识别天然构象、排除变性轻重链” 的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实验痛点,还通过高亲和力、高稳定性的特性提升了结果可靠性,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