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在35岁之前就完成了其最重要的工作,一个物理学家如果有杨振宁一半的贡献就足以无憾了。
对此,很多人都说过了,咱们也不懂物理,但不妨碍咱们晓得杨振宁的伟大成就。
除了物理之外,杨振宁对于中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也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至于在教育等方面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
杨振宁还有个非常大的成就——长寿——这点对普通人而言就足以让人羡慕和赞叹了。
我们说五福临门: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杨振宁可谓五福俱全啊。

尽享天年,寿终正寝,有这种福气的人其实并不多。
既长寿又富贵,既身心安泰又自我完善,乐观豁达养天年。能够这些都具备,非是人中龙凤不可为。
我们活在世俗之中,一般是先求财,有钱后再求贵(即提升社会地位),然后就是心里舒服,精神愉悦,以及长命百岁和多子多福了。
首先在第一点,80%的人就被筛下来了。第二点又会筛下来一半,然后还剩下10%的人中,什么都有但心里不痛快的大约占一半,或心力衰竭或疾病或旦夕祸福的大约占一半。
最后能够五福俱全的人大概能有1%最多了,所以说杨振宁这种人真的称得上“人瑞”,古今罕有。

年轻成功,年老长寿:杨振宁人生完美,跟他的思想境界有很大关系。
父母基因、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等都有部分原因,但老方说最重要的还是杨振宁的内部因素。毕竟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杨振宁曾提到父亲在他小时候专门请人教授他《孟子》,这本书他是可以全文背诵下来的,我认为这种文化传统对杨振宁的思想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杨振宁103岁时候仍然思维清晰,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也保持了清醒和从容,这就像一条河自然流入了大海,视生死为平常,能把思想、心境修养到这种地步的人凤毛麟角。
我们看杨振宁这一生其实就践行了《孟子》的理念,修身有成。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世人最津津乐道的是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兄弟反目”,但我们看杨振宁无论是辩驳和解释,都没有口出恶言,不说李政道的坏话。
君子绝交不出恶语,只此一条,100个人里能够做到的就不超过10个。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杨振宁确实是这样做的,无论他的家国情怀,还是对后辈的提携,包括平常的为人处世,都有君子之风。
修身在于养心,我看杨振宁在面对比较尖锐、无礼提问的时候仍然是彬彬有礼,心如止水,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他的风度,也是他的修养。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杨振宁这八个字可以作为人生箴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思想包含宇宙,精神归于天地,慎独养心,言行就自然融入规律,循道而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我利他,无私则无惧,仁者无忧也。
当你对杨振宁越是了解,就越晓得什么叫高山仰止,他的修养和境界真正是超凡,但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杨振宁看起来只是常人,言谈让人如沐春风,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思想就是什么样的人,真正的高人一定是真诚的,思想纯粹,一以贯之,至真至纯,内心光明。
如果只是以学术成就来定义杨振宁无疑是狭隘和局限,至于以八卦之心去测度杨振宁,就更为鄙陋了——你怎么看他说他都动摇不了他,只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而已。
总而言之,我们哪怕只是为了长寿,有个好的晚年,也需要多读一读《孟子》这样的经典,修身养性尽天年。
评论列表